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天寒地冻提防中风恶魔

发布日期:2014-10-15 19:30:02 浏览次数:1595

【典型病例】74岁的张大爷20多年前就患有高血压。11月20日中午,独自在家的张大爷突然感到身体发麻,头疼头晕,还一阵阵地恶心。张大爷赶紧吃了点药,可情况并没有缓解。当天下午4时许,儿媳回家,见到张大爷已经躺在地上,半身麻痹,赶紧拨打120,送往医院救治。由于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张大爷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事后,张大爷十分后悔。原来,为了不影响自己儿子和儿媳的工作,他才挺着没给儿子、儿媳打电话。没想到,这一挺,后果这么严重。

冬季到来,沈阳的气温逐渐寒冷。路上的行人逐渐减少,可医院里的中风患者却越来越多。因为高血压患者血管壁脆弱,天气转冷,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爆脑血管里的“定时炸弹”,导致中风发作。

天冷受冻易血栓

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末梢血管收缩,血液粘滞度增高,易使血栓形成。特别在睡眠状态下,血流缓慢,如室内温度较低,更易发生脑血栓形成。气温骤变时这些生理反应更加剧烈,血压明显波动,易使一些老年人及有中风危险因素者发生中风。

到了冬季,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应该对气候的变化做好心理及物资上的准备。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双脚保暖。冬季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及帽子,减少冷空气对身体的直接刺激。在寒冷环境中感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时要立即返回温暖的室内休息。卧室环境要温暖、舒适。

降压要稳不能狠

气候变化大的时节,如果伴有高血压、精神又紧张,容易在脑血管薄弱处引发中风。而人体在脑血管疾病发病之前会有一系列的信号,第一感觉是头疼,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等;其次是肢体发麻,而且越来越麻,半身麻木,甚至出现语言障碍。此外,在早期可能会出现健忘等问题。

朱主任说,冬季保持稳定的血压十分重要,但很多高血压患者一进入秋冬季就担心心脑血管疾病会突然发作,于是开始拼命快速降压,从医学的角度而言,这却是大忌。因为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昏、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症状,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因此,降压治疗必须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血压平稳有四招

朱主任指出,为了保持血压平稳,在日常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规范服药,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有的病人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便自己随便调药,这是不妥当的。要知道,由于测血压时间与服药时间关系密切,一两次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血压状况。因此,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二是按时复诊,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三是伴有糖尿病的人,应保持低糖、低钠饮食。

四是注意防寒保暖,尽量避免焦虑、急躁等应激情绪。

第一时间救患者

如果家人突发脑中风,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之外,家属在急救车来之前,又能做些什么呢?

朱主任介绍说,首先确保安静。脑中风发作时有很多人因呼吸系统堵塞而窒息死亡。因此,在安静之后要确保呼吸,避免舌头堵住嗓子或唾液、呕吐物淤积在口腔内造成窒息。特别是出现恶心的时候,应在麻痹一侧的对侧肩下放入枕头,使其横卧。脸朝上时呕吐物易堵住嗓子,对此可用纱布等卷成手指粗细的卷往外清理,尽量把口腔清理干净。解开上衣、领带、皮带,能使呼吸顺畅。另外,应将衬衣的扣子解开,前面解不开的衣服用剪子剪开。伴有痉挛者为防止咬着舌头,可将毛巾置于牙齿之间,这时如果将手指放入,有被咬断的危险。

本报记者胡晓震尚志文摄影靳军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