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扩张
1.先天性支气管扩张 较少见,可因支气管软骨发育缺陷所致,见于婴儿;或由于气管支气管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缺陷引起巨大气管支气管(tracheobronchomegaly),见于年长儿。
2.后天性支气管扩张 常见于麻疹、百日咳、毛细支气管炎及重症肺炎,尤以腺病毒21型、7型及3型所致严重肺炎时较为多见。哮喘病亦系常见,由此类病因所致者多为双侧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如果由于异物堵塞,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或肿瘤压迫所致,以及支气管结核合并肺不张长期存在所致支气管扩张,多为局限性。支气管扩张和机体一些特异性的防御功能缺陷有关。主要包括体液免疫缺陷、局部免疫防御缺陷和免疫紊乱。其中,最多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的病人,如X连锁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IgG亚类缺陷也为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之一。局部免疫防御缺陷,原发纤毛运动障碍的病人,由于纤毛运动不良,从而导致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减低。另外,良性或恶性肿瘤、肋骨的骨质增生压迫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以感染及支气管阻塞为两个根本致病因素,二者互相助长。由于支气管阻塞,腔内淤滞的分泌物对于受炎症影响而损伤软化的支气管壁予以压力,日久即造成阻塞,远端支气管扩张。同时,感染引起剧烈咳嗽,使支气管内压升高,亦可促进支气管扩张。此外,肺实变或肺不张存在日久,肺组织纤维化及瘢痕收缩,以致支气管受牵拉、扭曲和移位,也是促成支气管扩张的因素。
1.主要症状 为咳嗽、多痰,多见于清晨起床后或变换体位时,痰量或多或少,稠厚脓液,臭味不重。不规则的发热并非少见。病程日久者可见程度不同的 咯血、贫血和营养不良。患者易患上、下呼吸道感染,往往反复患肺炎,甚至并发肺脓肿,常限于同一病变部位。
2.胸部体征 与肺炎近似,但轻重悬殊,有时听诊毫无所得,但大多数在肺底可闻湿啰音,位置比较固定。如果病区范围较广,纵隔和心脏常因肺不张或纤维性病变而移位于病侧。患儿营养发育落后,胸廓畸形。杵状指、趾的出现早晚不一,最早者1~2个月即可发生,可在患病肺叶手术切除后自然消失。上颌窦炎比较多见。如病情继续发展,可见肝脏肿大和蛋白尿,也可并发淀粉样变性病及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早期尚未发现明显症状,诊断较为困难。到了慢性感染的进行期,就有持续性咳嗽,多量痰液以及咯血等症状,易于辨认。对以下几点应加以注意:
1.病史 在肺炎、百日咳、麻疹之后,长期咳嗽、咳痰反复肺部感染者,均可疑有支气管扩张。患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而伴有持久肺不张者,该区支气管可能扩张。
2.临床特点 反复肺部感染,病灶固定不变,又难以一般支气管炎或肺炎解释者;不明原因的咯血者;各种原因导致的肺不张,原发病因已解除者等等,应考虑支气管扩张症的可能。
3.在肺部X线平片中如见支气管影增大,或肺底部贴近心影处有三角形致密影,则很可能有支气管扩张(图 1)。遇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时,均宜采用深度曝光摄片或支气管造影、高分辨CT以确定诊断。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在正常范围,继发感染时则可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个别可略呈贫血。血沉降率轻度增速。痰液检查尚无恒定的致病菌发现,临床上常见几种细菌混合存在。这些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性流感杆菌、产气杆菌等,故在治疗前宜进行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
1.X线检查 轻度时只有肺纹理加重,病变明显时双中下肺可见大小环状透光阴影呈卷发状或蜂窝状,常伴肺段或肺叶不张及炎症浸润阴影,心脏及纵隔可见移位。断层X片可见到支气管扩张和变形。
2.支气管造影 可示支气管呈柱状、梭状或囊状扩张,明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部位及范围。造影时应作好术前准备,预防意外窒息。术前须禁食以免呕吐,术后应给硫酸镁以排出胃中碘油,避免碘中毒。
3.CT检查 近年来,高分辨CT已经代替了支气管造影,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支气管造影是相同的,已成为确诊支气管扩张的主要检查方法。
此病需与慢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先天性肺囊肿、肺隔离症、肺吸虫病等相鉴别。关于咯血,应与小儿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从痰液检查结核菌及肺吸虫,做结核菌素试验及肺吸虫抗原皮肤试验,均有鉴别价值。X线检查对鉴别诊断帮助很大。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