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发热怎么办
癌性发热是临床中令患者和医生均头痛的问题,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又损耗正气。西医治疗癌性发热主要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但是这些药物对胃肠道损伤大,会引起胃粘膜损伤,较长时间使用往往会导致胃肠粘膜大面积出血而使患者死亡。临床中就有个病人肺癌晚期,癌性发热,每天低热,消耗快,其他医师给他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大约2个月患者就因为消化道出血而死亡。
许多晚期癌症患者伴有癌性发热,所以癌性发热是令西医医师头痛的一个难题。我们在临床中治疗癌性发热,发现中医药具有明显优势,能迅速缓解症状,不容易复发,有助于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但是每个患者的发热表现不一样,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这就体现了中医的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使药物与具体病情相适应,这样效果才显著。
据2008年《北京中医药》载:
范某,女,74岁。2007年10月出现腰背部疼痛,服用止痛药物有好转,未予重视。2008年2月疼痛加重,在中日友好医院行影像学及全身骨扫描检查,诊为:右肺癌,多发骨转移。 遂行帕米膦酸二钠止痛治疗一次,疼痛缓解。2008年3月6日出现双下肢瘫痪无力,大便失禁,小便导尿,腰背疼痛加重,接受胸椎放疗2Gy4周,疼痛大为缓解,但截瘫症状无改善。4月11日下午约4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夜间明显,影响睡眠,体温37.6℃~38.4℃,晨间降至正常。发热时伴少量汗出,出汗后热势稍有好转。血常规:WBC 5.2109/L,NEUT 3.7109/L,NEUT% 72.3%。遂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四天,发热无好转,乃停用。
4月15日早上查房:被动体位,神清,精神倦怠,乏力明显,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纳差,寐不安,时有咳嗽,二便失禁;发热情况同前;舌暗红,苔薄白、中后部稍黄,脉沉数。中医诊断:肺积,证属气虚发热,治以甘温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炙黄芪20g,党参20g,麸炒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6g,当归15g,陈皮15g,柴胡10g,肉桂10g,升麻5g。2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4月18日查房:夜间发热缓解不明显,仍影响睡眠,特点同前。治以甘温益气,清热凉血,于原方基础上加:丹皮10g,赤芍10g,生地黄10g,生石膏20g,地骨皮10g,青蒿6g,川芎10g。2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