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鼻端弥漫性潮红的治疗

发布日期:2014-10-19 02:29:27 浏览次数:1600

鼻端弥漫性潮红的原因

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体内外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使患部血管舒缩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所致。嗜酒、吸烟刺激性饮食、消化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尤其绝经期)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心血管疾患肠寄生虫、长期作用于皮肤的冷热因素如高温工作、日晒寒冷、风吹等均可诱发和加重本病。 最近国内有人提出酒渣鼻的发病原因100%是由毛囊虫感染引起建议把酒渣鼻改名为“毛囊虫皮炎”。目前这个论点尽管尚有争议,需进一步证实但我们认为毛囊虫是酒渣鼻的病因之一,对若干病例甚至是唯一的病因。因毛囊虫常存在于面部扩大的毛囊内数条毛囊虫可以聚集在一起,尤其红丘疹性或脓疱丘疹性损害内容易找到毛囊虫,国内也常有人用灭滴灵治疗酒渣鼻认为灭滴灵有杀毛囊虫的作用,笔者也曾试治若干例,红斑丘疹或丘疹脓胞可在数日内减轻或痊愈

鼻端弥漫性潮红的诊断

组织病理: 1.红斑期 真皮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非特异性炎症浸润。 2.丘疹脓疱期 丘疹的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浸润常在浸润中央可见有成团集簇的上皮样细胞。脓疱的组织象为嗜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毛囊内。 3.鼻赘期 其病理变化为表皮增殖皮脂腺增多且极度肥大。真皮的大部分由皮脂腺占据。结缔组织增生肥厚毛细血管扩张并有轻度炎性反应。 本病好发于颜面中部以鼻尖、鼻翼为主,其次为颊部颏部、前额,常对称分布多发于中年人,妇女较多,患者多并发皮脂溢颜面犹如涂脂。皮损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有炎症的毛囊丘疹及脓疱等病程缓慢,可分为三期,但无明显界限 1.红斑期 局部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散布的红斑开始为暂时性,时现时退,以后屡次发生而长期存在终于永久不退,局部皮肤油腻,此时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大尤以鼻尖及鼻翼的浅血管往往很明显,呈树枝状。有时毛细血管扩张较潮红为明显有时则潮红较毛细血管扩张明显。 2.丘疹脓疱期 病情继续发展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成批的毛囊性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尤以鼻尖为重,此时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纵横交错呈蛛网状有少数病例可并发结膜炎睑缘炎。 3.鼻赘期 病期长久者由于患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肥厚、血管扩张,致使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称为鼻赘。其表面凹凸不平皮脂腺口明显扩大,挤压时有白色粘稠的皮脂分泌物溢出,毛细血管显著扩张

鼻端弥漫性潮红的鉴别诊断

鼻端弥漫性潮红的鉴别诊断:

1.盘状红斑狼疮 为境界清楚的鲜红或淡红斑中央凹陷萎缩有毛囊角栓表面常覆有黏着性钉板样鳞屑,皮损呈蝶状分布多见于青年女性

2.寻常性痤疮 主要见于青春期,损害为毛囊性丘疹,用手挤压可有皮脂排出倾向化脓常伴有粉刺除颜面外胸背部也可发生

4.痤疮 主要见于青春期皮损除侵犯面部以外胸部背部也常受侵犯有典型的黑头粉刺鼻部常不受侵犯。

组织病理: 1.红斑期 真皮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非特异性炎症浸润。 2.丘疹脓疱期 丘疹的组织病理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浸润常在浸润中央可见有成团集簇的上皮样细胞。脓疱的组织象为嗜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毛囊内。 3.鼻赘期 其病理变化为表皮增殖皮脂腺增多且极度肥大。真皮的大部分由皮脂腺占据。结缔组织增生肥厚毛细血管扩张并有轻度炎性反应。 本病好发于颜面中部以鼻尖、鼻翼为主,其次为颊部颏部、前额,常对称分布多发于中年人,妇女较多,患者多并发皮脂溢颜面犹如涂脂。皮损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有炎症的毛囊丘疹及脓疱等病程缓慢,可分为三期,但无明显界限 1.红斑期 局部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散布的红斑开始为暂时性,时现时退,以后屡次发生而长期存在终于永久不退,局部皮肤油腻,此时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大尤以鼻尖及鼻翼的浅血管往往很明显,呈树枝状。有时毛细血管扩张较潮红为明显有时则潮红较毛细血管扩张明显。 2.丘疹脓疱期 病情继续发展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成批的毛囊性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尤以鼻尖为重,此时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纵横交错呈蛛网状有少数病例可并发结膜炎、睑缘炎。 3.鼻赘期 病期长久者由于患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肥厚、血管扩张,致使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称为鼻赘。其表面凹凸不平皮脂腺口明显扩大,挤压时有白色粘稠的皮脂分泌物溢出,毛细血管显著扩张

鼻端弥漫性潮红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酒渣鼻的预防及护理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