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离食管癌并不远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并进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和胸痛。反酸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严重时可影响病人睡眠。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尤其易在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中发生。
反流性食管炎最大的危险在于极有可能导致巴雷特食管的产生,而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其罹患食管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出30-50倍,每年有2%-5%的巴雷特食管病例演进为食管腺癌。
健康成年人食管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较耐食物摩擦,但不耐酸。故胃酸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后能损伤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如果食管下段长期暴露于酸性溶液、胃酶和胆汁中,造成食管黏膜的炎症和破坏,在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中,就会由更耐酸的柱状上皮取代受损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即形成了巴雷特食管。随着侵袭性因素的进一步腐蚀以及细胞增殖过程中一些基因表达产物,甚至是基因自身的改变,使细胞出现异型增生,甚至发生恶化,就会演变成食管癌。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注意戒烟禁酒,减少巧克力、咖啡、浓茶等的摄入。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睡前两小时内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可立即卧床。衣晓峰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