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急性中毒
欢迎光临好妈妈育儿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文章是: 什么是小儿急性中毒, 是有关 急救措施 的相关信息,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您能够有所收获,以下是完整【什么是小儿急性中毒】原文:
某些物质接触人体或进人体内后,与体液和组织相互作用,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或死亡,这一过程称为中毒。小儿急性中毒(acutepoisoning)多发生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是儿科急诊的常见疾病之一。婴幼儿时期常为误服药物中毒,而学龄前期主要为有毒物质中毒。小儿的中毒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常为急性中毒。小儿接触的各个方面,如食物、环境中的有毒动、植物,工、农业的化学药品,医疗药物,生活中使用的消毒防腐剂、杀虫剂和去污剂等,都可能发生中毒或意外事故。造成小儿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年幼无知,缺乏生活经验,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婴儿时期往往拿到东西就放人口中,使接触毒物的机会增多。因此小儿中毒的诊断和急救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中毒的途径]
1.经消化道吸收中毒为最常见的中毒形式,可高达90%以上。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可经口腔粘膜、胃、小肠、结肠和直肠吸收,但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常见的原因有食物中毒、药物误服、灭鼠或杀虫剂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灌肠时药物剂量过量等。
2.皮肤接触中毒小儿皮肤较薄,脂溶性毒物易于吸收;毒物也可经毛孔到达毛囊,通过皮脂腺、汗腺吸收。常见有穿着有农药污染的衣服、蜂刺、虫咬、动物咬伤等。
3.呼吸道吸人中毒多见于气态或挥发性毒物的吸人。由于肺泡表面积大,毛细血管丰富,进入的毒物易迅速吸收,这是气体中毒的特点。常见有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吸人中毒等。
4.注入吸收中毒:多为误注药物。如毒物或过量药物直接注入静脉,则被机体吸收的速度最快。
5.经创伤口、面吸收:如大面积创伤而用药不当,可经创面或创口吸收中毒。
[中毒机制]
因毒物种类难以统计,很难了解所有毒物的中毒机理,常见的中毒机制包括:
1.干扰酶系统毒物通过抑制酶系统,通过竞争性抑制、与辅酶或辅基反应或相竞争,夺取酶功能所必需的金属激活剂等。
2.抑制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如一氧化氮中毒使氧合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亚硝酸盐中毒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携氧功能丧失。
3.直接化学性损伤
4.作用于核酸如烷化剂氮芥和环磷酰胺,使DNA烷化,形成交叉联结,影响其功能。
5.变态反应由抗原抗体作用在体内激发各种异常的免疫反应。
6.麻醉作用。
7.干扰细胞膜或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8.其他。
[毒物在人体内的分布与排泄]
1.毒物的分布主要在体液和组织中,影响分布的因素有毒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毒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等。
2.毒物的排泄可经肾、胆道或肠道排泄;部分毒物在肠内可被再吸收形成肠肝循环,导致从体内延缓排泄。其他排泄途径有经汗腺、唾液腺、乳汁排至体外;有害气体则经肺排出。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