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
产褥期以发热为主证,或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产后1~2天内,由于产妇阴血骤虚,营卫暂时失调,常有轻微的发热,其热不治即退,属生理性发热。亦有在产后3~4 天泌乳期间有低热,俗称蒸乳,乳通而热自退,均不属本病范畴。若产后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出现高热者,则应视为产后发热。
中医认为,当然西医也有可能不这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产后多虚多瘀有关。产后百脉空虚,血室正开,热毒之邪乘虚而入,直犯胞中,漫延全身,正邪交争,致令发热;产后失血伤气,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暑、热之邪乘虚而入,营卫不和,导致外感发热;素体阴虚,复因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阳无所附,浮越于外而致血虚发热;产后恶露排出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失调,故令血瘀发热。上述四种原因所致的产后发热,尤以感染邪毒发热最急最重,因热毒炽盛,直犯胞中,传变迅速,症情危重,治不及时,可致热入营血、热陷心包或虚脱等危候,要及时治疗。
西医学的产褥感染属产后发热的范畴。产褥感染是分娩后生殖器官的感染,又称产褥热。产妇分娩后产道创伤,如宫腔内、子宫颈、阴道、外阴都留下多少不等的创面,加之产妇因为身体虚弱、贫血、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某些局部病灶或产前产后出血等原因,均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而使细菌入侵生殖器官而导致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生命,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应引起重视。此外,产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中暑等,均可导致产后发热,临症时应详加分析,正确诊治。
① 蜜芷茶:白芷、荆芥各等量,研末分包(每包约15克)。每次取1包与5克新茶,一起用沸水200毫升冲泡15分钟,再将药汁与蜂蜜少许混合后,温热饮用,每日不超过3次。适用于产后感冒风邪,如为风热感冒或产妇平素阴虚血热者则忌用。
② 葱豉肉粥:豆豉10克,葱10克,先将两者一起煮汁,取汁与肉糜、米煮成粥。
③ 竹叶神粥:竹叶30克,神10克,先将两者加糖煮出汁,再取汁煮粥食用。
(2)产后感染引起的发热,是产后发热中最为常见的,起病于产后24小时至10天以内,患者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产妇出现头痛、身痛、小腹疼痛,恶露量可从正常至较多,颜色紫黯,有腥臭味。如行妇科检查,可见会阴、阴道及宫颈红肿。如炎症发展严重,可能波及内生殖器,出现腹肌紧张等急腹症症状。以清热解毒、活血祛淤为基本治疗原则。孕妇可多食藕、小麦、猪肝、淡菜、银鱼、鲫鱼等食物。
① 无花果炖猪瘦肉:干无花果60克,猪瘦肉100克。将无花果和猪瘦肉放入瓦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再加入调味品后食用。
② 黑木耳煮桑葚:桑葚子30克,黑木耳10克,红枣8个,煮熟食用。
③ 猪肾汤:猪肾15克、豆豉15克,葱10克,粳米50克。将前述诸物一同煮粥食用。
(3)产后血虚。发热,是由于产妇出血过多引起的。此时,产妇热度不太高,自觉有汗,主要症状是面色潮红、耳鸣、心悸、头晕眼花。以滋阴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