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垂腕 与横拍正反手转换的关系
现在想把横拍2面相持的实力练强点,( 类似李晓霞,哈哈)这样以后打比赛就轻松自如点,不用老要强+抢机会进攻,中近台依靠2面快速的衔接就能打得不错。反手本来就是动作小衔接快,目前要把正手的动作练得动作小,衔接速度尽量快,力量一般靠落点控制,哪位在这方面有心得的望不吝赐教..........现在比赛中感觉垂腕好像有不小影响。比如被动情况下,或快速来回, 正手的基本姿势是垂腕的,偶练正手攻形成的。但是反手的基本姿势是不垂腕的,拍头是上翘的,这样快拨和反撕很顺手。如果反手基本姿势垂腕,那动作很别扭。这样就冲突了,假如我正手连续击球,拍子处于正手位,这时球突然到了反手位,我就要把姿势转到反手位,但是拍子在正手是垂腕的,垂腕转到反手就成了拍头朝左不上翘了。那反手击球的感觉和动作就变了, 如果正手垂腕转到反手变成不垂腕,那就要多个手腕动作,这个动作不像手指的调整那样能自动完成,紧急之下总是忘记变手腕,导致正手会反手击球失误。今天下午偶打球制造机会,仔细体会了下,认识到自己有这个问题, 想了下以前看的王励勤的反手是垂腕的,所以他的反手动作看着别扭。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个问题,偶到底哪里搞错了??还是练习不够。
引拍过程直接垂腕(正手:手腕外展, 反手:手腕后摆內縮 我认为垂腕的说法是不妥) 比较不好,容易有正反手转换衔接的问题,而且腕部容易僵硬. 我拿横拍后没这问题,因为我手腕的动作是在引拍完成之后 小臂迎前时 手腕有个自然的二次引拍动作.有关二次引拍,在戴老师的帖子有提及过, 我在拉球正确用腕的文章也有提及,可以供楼主参考.我贴过格琳卡的反手拉球动画中, 他引拍时的腕部动作就是我说的 二次引拍.
垂腕的问题分阶段性。一般而言,大球时代之前,要求绝对垂腕。那个时候我认为是因为水平还停留在用手处理为主。之后,逐渐过渡到比较自然,但是,仍然需要一定的紧张度,因为需要力的传递。打球的时候,高速来回高节奏的时候,不可能动手腕,因为时间太短了来不及。正手主要是依靠身体的旋转来完成的,小动作需要身体比较机敏。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