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网络购物成瘾属于强迫症

发布日期:2014-11-28 18:28:34 浏览次数:1595

有人在网上出售书信,你想要得到一封情书,付款后,就可以得到一封他亲手写的书信;有位叫陈潇的女孩在网上出卖自己的“剩余人生”,只要你付钱,就可以勒令她做你指令的事情。

网络购物的规模一再扩大,宅男宅女的生活真正成为现实。交易的内容也让人觉得越来越疯狂,似乎什么都可以卖,什么都能买到。

“网购是一种病,我想你病得不轻,和淘宝旺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君不见账上钱财滚滚去,网店包裹日日来……”这是一首被网友篡改的歌词,却也道出了网购族的酸甜苦辣

“我2005年在淘宝混到现在的历程,那真的就是败家。基本上我家里所消耗的,必要的没必要的,都在淘宝上解决了。” 因为自曝3年内数额惊人的网购“败家史”,“孩子他娘”迅速窜红网络。

“孩子他娘”本名陈芳,杭州人。2005年起开始网络购物,三年内在淘宝网上购物总共花费100多万元,消费记录达5000多次。

陈芳说,“我没有太敢正视这个数字,2005年从淘宝上买东西,不算多少钱,到现在一看竟然已经达到这个数字,太可怕了。” 被问及这段“败家史”的时候,“孩子他娘”还是心有余悸。

天涯论坛上有一篇让大家统计2008年网购花费的帖子,看了才知道:原来一年花费2万元左右的大有人在,很多网友统计后自己都被吓了一跳。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杭州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13.1元,同比增长达9.6倍,按杭州市区约450万人口计算,总消费金额将近6000万。

网友小艺注意到,国外有一种购买服装的新兴网站,你上传自己的照片和三围尺寸,在该网站买衣服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自己穿衣服后极为逼真的模拟效果。

“简直跟现实一样了。”小艺说:“就像看过的《骇客帝国》,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看着屏幕里的自己,你会觉得自己被催眠了。”

社会学者杨建华向记者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者主权时代——即消费决定生产,你想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

“有时候,感觉网购就像抽烟,刚开始不以为意,不知不觉就上了瘾。现在,只要手一握鼠标,就会不自觉地点开电脑收藏夹里的网店页面。”网友小艺在她的博客里这样写道。

化妆品、内衣、充话费、地方特产……想到什么就买什么,小艺代表了人数众多的网络购物一族。

其实,小艺已经发觉自己对网购上瘾了。从她的网络日志中,记者读出了“挣扎”,她也想摆脱,结果却总是“欲罢不能”。

现实生活中的小艺,是浙江大学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她的日常消费不是很高,每个月吃的、用的、交通费等也就400多元,但最近一个月上网买的东西就有2000多元。

一位淘宝店主在网上写道:“自从辞职开店以来,我每天从9时到24时,几乎一刻不停地守在电脑旁。偶尔出去,不是进货就是去见当面交易的买家。随时要回复客户、联系厂家、处理快递的事情。”

这位店主很纳闷,也很无奈:“辞职开网店,图的就是个轻松自在。但不知不觉地,自己好像成了网购的奴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网购上瘾的网友跟小艺一样,其实已经意识到上瘾的坏处,更有一些人在互联网发帖求助,希望有此类经历的网友支招,帮自己戒除“网购瘾”。

买东西买到完全依靠网络世界,不愿与外界接触——到了这种程度,已经不是单纯的功能使用的依赖,而是沉溺症的征兆了。

网络,就如同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里分析过的大型技术统治组织,这个统治组织激发了人们无法克制的欲望。

杨建华教授表示,网络购物的方便和快捷,让许多人乐此不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购物欲望。正因为如此,我们应当倡导责任消费——消费者要为自己的消费行为负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我就知道,网购会上瘾……又买了一堆……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

“上网不做别的,只有两件事——买东西和卖东西。一会不在电脑边,就感觉若有所失,寝食难安。”

“没事就去逛网络店铺,每买一样东西都要不停地比较,眼睛酸胀;几乎每天都要买点东西,不然就会觉得手痒心痒。”

“即便是想买一支发夹,面对网店里数不清的款式,也要挑选好几天才能做决定。往往是一连在电脑前干坐数小时,直到腰酸背痛,也拿不定主意到底买哪件。”

并非危言耸听,登录各大论坛,形形色色的有关网购成瘾的帖子到处可见——《求助:我老婆网购成瘾,该怎么办》,《家有“败”妻网购成瘾》,《网购成瘾,婚姻告急!》……

网购成瘾的人,除了上班、睡觉,其他时间都泡在网络上,疯狂“淘宝”。他们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以及每月的大部分收入,都在网上“淘宝”中消逝了。

在我国首部通过专家论证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中,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

根据该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症状界定有七项标准,其中一项量化的指标是: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达到或超过6小时,而且这种症状达到或者超过3个月。

相关心理学专家指出,上述状况可能是患了网络购物强迫症,它和其他网络成瘾相似,都是一种为逃避生活且不能自控的行为。

从心理学上分析,这类人往往缺乏自信心,因孤独、紧张焦虑而习惯用网络购物这种形式来填补内心空虚。心理失衡才会变成“网购狂”。

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点击进入杭州网论坛参与讨论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