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网络成瘾或为精神疾病 专家解读临床诊断标准

发布日期:2014-10-26 02:28:45 浏览次数:1595

如今,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困扰青少年和家长的一大难题。网络成瘾不再仅仅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而将是临床诊疗的一个新病种。日前,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后,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标准?网络成瘾究竟该如何界定?它是否为一种精神疾病?如何戒瘾?近日,本报记者通过走访,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解读。

●网络成瘾让天使变怪魔

晓亮,一个17岁的英俊男孩,从14岁起开始迷恋网络,连续3年不出家门,整日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不洗澡,以喝蜂蜜水充饥,父母将其带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入院治疗时,头发长到了一米多,面色苍白,目光呆滞。用晓亮妈妈的话说,整天玩魔兽游戏,他已经快成为一个小怪兽了。

有人曾为网络游戏的玩家画了一幅速写:他们是典型的鼠标型人类,是超越了时间约束的25点游戏人群。只要拥有一包烟、两盒方便面、三瓶纯净水,他们就可以惬意地享受一天的网游生活。这些人的新陈代谢明显变慢,从早到晚也不会离开电脑桌一步,直到膀胱快受不了了,才会冲进卫生间。在电脑前,他们会保持一个佝偻的坐姿,像一个驼背的老者;布满血丝的眼睛直勾勾盯着电脑屏幕,半天不眨一下眼;头发凌乱得像鸟巢,散发出难闻的浓重气味;整个人像一具布满灰尘的蜡像

2008年11月8日,我国首个《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有人说,在当下,没有一项标准能如此牵动天下父母的心。带头制定这一标准的北京军区总医院率先开展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集中住院治疗,并早在2005年3月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3年多来共收治了3000多例网瘾患者。

谈到制定《标准》的初衷,《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很有感慨,他说:我们是全国第一家专门设立基地开展网络成瘾收治的医院。开展收治之后我们进行了大量国内、国际交流,大家感到最困惑的是:网瘾,究竟是不是一种疾病?如果是疾病的话,应该归类于哪一种疾病、哪一类科目?如果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就有可能会过度治疗。什么是过度治疗呢?就是把不该是病的人也收进医院治疗。还有可能延误治疗,就是已经到了疾病的标准了,你认为不是病,把他拒之门外。

●网络游戏成瘾居多

陶然认为,虽然造成网络成瘾的病因是一个社会问题,但网络成瘾是一种疾病,网瘾患者只能由医疗单位,特别是精神科的医疗单位进行收治。因为大量军训学校治疗网瘾失败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面对《标准》问世后网络成瘾是否应定性为一种精神疾病的巨大争议,陶然认为,很多的社会问题必然导致生物学因素的改变。比如学习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不良产生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大脑生物学的改变,导致胃肠道的疾病,这时就从社会学问题发展成了医学问题,就需要得到医学方面的治疗。

陶然说:我们将网络成瘾患者纳入到精神疾病范畴,并非对他们歧视,相反是对网络成瘾者的警醒,也是对各位家长的一个提醒,更是对网络成瘾科普知识的普及。我们可以拿出很科学且充分的证据来证明,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者存在对网络成瘾症状的痛苦体验和所导致的社会功能受损。

陶然将网络成瘾分为以下5类: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其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居多。陶然说,如果个体长期、反复使用网络(用于非工作和学习)且表现出如下标准,即可认定是网络成瘾。在症状上的表现有: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戒断反应,严重者会出现冲动、攻击、毁物等行为。另外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①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程度;②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③固执地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④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⑤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陶然认为,过度使用并依赖网络以致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学习、工作或社交能力)受损者,说明网瘾已达到严重程度,即达到网络成瘾的严重程度标准。如果个体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6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

陶然介绍说,网络成瘾的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睡眠节律紊乱以及疲乏无力心慌胸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同时这种过度的持续性上网行为也增加了诱发颈椎病过敏性疾病等其他躯体疾病的风险;在精神症状上主要表现为悲观、沮丧、对未来失去希望等。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成瘾患者多共存有其他行为及精神心理问题,如品行障碍人格障碍等,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除了网瘾,他们发生犯罪或吸毒的比率也要高于正常人群,少部分有明显精神障碍的青少年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自杀或伤害他人等。

●家庭干预是戒瘾主战场

陶然介绍,除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外,戒除网瘾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家庭干预和治疗。

据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统计,在3000多例13岁至17岁的网瘾患者中,有95%的患者是缺少父爱的男性青少年。对此陶然分析,这是因为男孩在5岁以后开始寻求对父亲的认同感。父亲代表了权威、规则和精神动力,但此时父亲多忙于工作,疏于与儿子进行思想交流,所以孩子转而迷上了网络世界。

据调查,家庭关系不和谐是青少年染上网瘾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陶然告诫家长,首先要认识网络;认识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和危害;还要认识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的心理问题;学习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协助孩子解决孩子的问题;增加正性社交行为,包括:懂得倾听别人、将自己的事情告诉别人;能分享、赞美别人;表达自己的感觉、接受赞美;合作、遵守游戏规则、询问别人的兴趣或愿望等;在正常的社会中找到自己。

陶然最后提醒大家,网络成瘾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发现后不要恐慌,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并配合治疗,经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能够实现临床治愈。同时还要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注意网络成瘾与其他精神疾病共病的问题。比如,与品行障碍、人格障碍、多动注意力缺陷(简称ADHD)、对立违抗障碍等精神疾病共存,在接诊时要认真区别对待。据调查,我国76%少年犯都患有ADHD。

●专家提醒

五类孩子最易染上网瘾

心理学专家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五类孩子最易染上网瘾。第一种是学习差的孩子。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唯一来源,一旦学习差,孩子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成功。第二种是学习特别好的学生。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名次和位置,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后,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第三种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他们希望上网逃避现实。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可是性格内向、猜忌心强,碰到问题时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沉迷于网络。第四种是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孩子。随着离婚率、犯罪率升高等社会问题增多,这些孩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很容易躲进网络。第五种是自制力弱的孩子。一接触电脑就情不自禁,容易上瘾。

●新闻链接

北京军区总医院创立国内首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

网络成瘾者系统治疗后多数可临床治愈

由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与北京军区总医院共同组建的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国内首家集医学、心理、教育、社会体验与军事训练为一体综合干预的网瘾治疗机构,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戒除网瘾,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定点单位。基地本着还孩子一颗健康的心灵,给孩子一个强健的体魄,教孩子一套生存的技能的服务宗旨,成为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综合干预的医疗、教学、科研机构。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个人学业和事业的发展,还严重危害到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稳定。为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告别网瘾、解除身心痛苦、健康回归社会,北京军区总医院于2005年3月率先开展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集中住院治疗。并于2006年3月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网络成瘾诊疗基地,在网瘾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程齐波表示:下一步要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为国内首家成瘾医学中心,使之成为和平时期军队为民服务的典范工程。陶然呼吁学校、社区和家庭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给青少年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网吧经营商和网游开发商都应该有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网络成瘾的孩子不要歧视,要更多关注那些过度上网的孩子,帮助他们戒除网瘾,找回自我,健康回归社会。

●受访专家简介

陶然,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中国药理协会委员,中国酒成瘾防治协会委员,在成瘾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及社会学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在我国网络成瘾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突出贡献。

网络成瘾患者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诊疗基地接受团体治疗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