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购物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

发布日期:2014-11-10 05:05:02 浏览次数:1600

“购物狂”通常会合并暴食、忧郁等冲动控制类疾病

女人都爱购物,也常自嘲为“购物狂”。可是,有一种“购物狂”却和过度消费是两回事,有这种病态性购物行为的人,想要的不是商品,而是买的行为。

不买难受买了后悔

美国有不少这样的“购物狂”。每到周末,她们就会特别兴奋。她们疯狂采购,满载而归,但对自己的“战利品”却极少有满意的。她们的衣柜里堆满了没摘掉标签,甚至没打开包装的新衣、手提袋。她们数次刷爆信用卡,欠下的卡债,让旁人都感到“恐慌”。

心理专家分析说,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需要某些商品而疯狂购物,那可能是得了一种病态性心理疾病。“购物狂”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当她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就会特别的冲动,哪怕是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或者是重复购买的商品,都会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如果看见了不买,心里就会堵得慌,但往往买了之后又后悔。如果是透支消费,还会有罪恶感而变得焦虑不安。

病态购物行为,不仅可能带来经济负担、影响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美国已有1000万人患有类似购物狂的精神障碍,而韩国和台湾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因透支信用卡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

5种人易变购物狂

病态性购物症和病态性的赌博、暴食、偷窃,甚至纵火狂等,在心理学上都属于冲动控制疾病的范畴。但因为常牵涉到法律问题,可能被利用作为欠债不还的借口,所以目前世界各国并未把病态性购物症列为正式疾病。通常,病态性购物狂会合并其它与冲动控制有关的问题,比如暴食、忧郁和药物滥用等问题。

有人说,“购物狂”是一种消费主义时代的文明病。对压力大、孤独和空虚感的现代人来说,信用卡、网络购物、广告、促销活动等时尚购物方式,的确能给人短暂的慰藉,获得别人的尊重及赞美,但从长远来看是有害身心的。女性是这个消费型社会中的家庭消费决策者,市场营销者把女性作为其主要的行销目标,这也是“购物狂”以女性居多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有5种人容易发展成为“购物狂”。他们是,易冲动的人,从小父母习惯以物质来满足其需求的人,受过身体和精神伤害的人,缺乏自信的人,因为夫妻不和及家庭矛盾而报复性消费的人。

养成现金消费的习惯

有病态购物行为的人,多是缺乏自我认同感的人。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改变原有的物质性价值观。可能通过做公益事业,进行郊游等户外运动,和朋友聚会聊天等转移注意力。同时,这些可以使人持续快乐的活动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满足。

一些“购物狂”有血清素不足的症状,对这些人就要施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服用情绪稳定剂和抗抑郁药物。

由于“购物狂”多有欠债问题,因此可以让患者学习购物前先列表,把想买的东西做3个分类:“想要但不需要的、可能需要的、真的需要的”。清楚分类之后,根据自己现有的金钱规划购物。同时,养成用现金消费的习惯,这样有助于控制消费额度。必要时甚至可以掐掉网线、剪碎信用卡。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电话:0791-684973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