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美丽强迫症整容成瘾 追求美丽追跑偏
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美的追求并加入整形大军,有的人甚至不惜代价让自己看上去更美。在很多城市,整形手术正变得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女性以及少数男性躺在手术台上,为了变得美丽而心甘情愿地“挨刀子”。这种类似强迫症的对美的追求,让很多人付出了金钱、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
在这起事件中,王贝在接受手术的同时,她的母亲也躺在隔壁的手术台上,这成为整形大潮最怪异的注脚。
在我国,给自己身体“动刀”的整形手术始于上世纪50年代。那个时期,由于战争,中国社会有相当数量的伤残人员,为了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我国开始开展整形手术,目的是“修残补缺”,解决伤兵们身体的功能障碍问题。改革开放之后,“美容”一词开始出现和流行,原来为先天畸形或后天变形患者解除痛苦,被称为“雪中送炭”的整形手术,摇身变成了美学意义上的美容手术,成为爱美之人“锦上添花”的美容手段。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陈伟华介绍,目前该中心接待的患者中70%以上目的是为了“锦上添花”,而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至于民营的美容整形机构,则几乎100%都是为了打造美人服务。据去年5月份刚刚成立的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有300万人接受整形美容手术,而据该协会分析,中国的美容整形大潮才刚刚涌起,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估计到达“巅峰”时刻,年整形人数会逼近9000万。
“前不久,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拿着明星黄晓明的照片来找我。他说他已经整过鼻子,希望再整整下巴和眼睛……”说起现在形形色色的整形人,陈伟华主任说,“在临床中,我们遇到过有各种各样整形需求的人。”
据介绍,照着明星脸整容是现在年轻人,特别是20岁左右年轻人比较热衷的。很多人都是直接拿着明星照片到美容机构,要求做个某某人的鼻子,做个某某人的眼睛。有的甚至要把自己“整”成一个某某明星的翻版,有的要求医生鼻子弄成张三的,嘴巴弄成李四的,集成一个自己满意的脸。
记者了解到,很多民营的美容整形机构甚至就拿“整成明星脸”、“做个翻版的XXX”来做宣传。据陈伟华主任介绍,追求美,希望自己更完美或是更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这无可厚非,但是整形手术并不是“无所不能”的,首先要看整形者自身的条件,有的人有条件整成自己喜欢的明星脸,有的人就没有这个条件。一些民营的美容整形机构,不切实际地夸大整形效果,也误导了很多人。“经常有患者到我们这里提出一些过分的整形要求,结果被医生回绝后还不理解,常有微词‘人家私人的都能整,你们这么大医院做不了?’有些能解释通,有些根本不愿意听,转身就去找私人诊所。看着这些人,我们都担心,这么胡乱整下去,那王贝就会不止一个了。”陈伟华说。
虽然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的整形,但是陈敏(化名)对自己的脸依旧不满意,整了改,改了再整。陈敏已经是周围人公认的美女,可是她每次对着镜子都是在摇头。当陈敏来到哈医大四院要求整容医生为她不理想的“隆鼻”重新回炉时,医生很困惑,“她的鼻子真的很漂亮,手术做得也很成功,我们都不知道这还有什么可‘回炉’的。”陈主任说,像陈敏这样,在一次次的整容中获得的不是满足,而是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认为不继续整容,自己的生活都无法继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美丽强迫症”,俗称“整容成瘾”,已经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记者在百度上搜索“美丽强迫症”发现,陈敏十几次的整形算是“小巫”了,有64次整容依旧不满意的“习惯整容男”,有50岁女教师4年整形40次,有32次整容之后依然不满拒绝再出门见人的宅女……患有“美丽强迫症”者大有人在。
陈伟华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除了个人因素外,与整个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各种选秀节目的泛滥让年轻人认为,只有拥有过人的美貌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于外表的苛求,也让很多年轻人为了谋求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而不得不在脸上动刀……这些都是客观造成“美丽强迫症‘的因素,再加上市场监管不利,也让整形美容行业出现混乱局面。
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说,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都有“强迫症倾向”,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是“信息强迫”,会出现不停地查看手机,甚至洗澡时也要把手机带进浴池;有的是“清洁强迫”,总要不停地洗手,总是认为手碰到哪里都会有病菌,不洗不行……“美丽强迫”也是其中一种。其实所有不是为了解决功能性问题而在自己身上“动刀”整形者,多少都有一些“美丽强迫”的倾向,但是强迫倾向并不代表就是强迫症,前者是一种心理问题,后者则是精神科疾病,两者的差别在“程度”。那些十几次甚至几十次整形后依旧不满意的人,则需要的已经不是脸和身体上的整形了,他们需要换一家医疗机构,进行精神方面的治疗,否则会日益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为这种强迫症的表现方式非常可怕。
张聪沛说,并不是有了强迫倾向就一定会发展为强迫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医疗技术等条件允许、能够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自己变得更美也是合理需求,所以也不要轻易给自己下“美丽强迫症”的定义。但是如果“强迫倾向”行为长期存在,并得不到疏导,焦虑与恐惧心理越来越严重,那就有可能发展为强迫症。
张聪沛向从事美容整形的专业人员提出建议,应该掌握一些强迫症的知识和心理疏导的知识,至少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强迫倾向,建议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和疏导,这样会避免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求美丽而陨落于“美丽强迫症”。
患“美丽强迫症”的人,特别关注自己的体形, 他们对“瘦”的渴求远远超过常人,他们永远觉得自己不够瘦,体重稍稍有点变化就深感悔恨、内疚,为了保持体形过度减肥,甚至厌食、抑郁;贪恋化妆,不化妆就无法出门;难以控制地经常照镜子,还总会问别人“今天的我,看起来还行吗?”;为了把自己的皱纹、斑点一网打尽,每隔几个月就必须去美容院注射美容针,否则工作、生活就根本不能继续下去;不做些让自己变美的活动就无法工作、无法生活,即使自己在尽力控制,还是深感厌烦和痛苦,总感觉周围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这些都是“美丽强迫症”的表现。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