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肠旋转不良

发布日期:2014-10-19 04:30:05 浏览次数:1600

小儿肠旋转不良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旋转不良可表现为:①中肠扭转。②十二指肠不全或完全梗阻,胆汁性呕吐。③间歇性或长期腹痛,间歇性腹泻便血。④偶然发现的无症状者。此外还可出现体重下降或生长发育不良。大多病儿1岁以内发病,也可有成年后仍无症状。在明确为其他疾病前,1岁以内患儿发生胆汁性呕吐应首先考虑肠旋转不良。

1.中肠扭转(midgut volvulus)中肠扭转多见于婴儿及儿童,但也可发生在其他年龄段,甚至成年后。系外科急诊,如果未能及时手术纠治,可因小肠坏死导致短肠与死亡。典型症状为新生儿突发胆汁性呕吐,呕吐尚与十二指肠折叠成角及腹膜束带压迫导致十二指肠梗阻有关。肠梗阻、败血症、出血性颅高压也可引起胆汁性呕吐,需快速做出鉴别诊断。中肠扭转目前无法预测何时或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故对胆汁性呕吐患儿,必须积极诊治,绝不允许只作观察而任其发展至绞窄性肠梗阻。一旦出现肠坏死,生存机会大大减少,保留足够长度小肠亦极度困难。所以一旦发现存在旋转不良,即应手术纠治。

除了胆汁性呕吐,患儿可有腹胀脱水、激惹等;绞窄性肠梗阻患儿则有意识淡漠、感染性休克表现;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腹壁潮红、腹膜炎、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或减少,以及由肠黏膜局部缺血所至肠道出血和(或)黑便

中肠扭转也可出现间歇性的症状,主要见于年长患儿。包括慢性腹痛、间歇性呕吐(有时为非胆汁性)、厌食、体重下降、生长发育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腹泻等。肠部分扭转者肠系膜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可致营养素吸收障碍、肠腔内蛋白质丢失;动脉供血不足致黏液缺血,出现黑便。

2.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梗阻系头侧段的十二指肠空肠未绕SMA旋转或旋转不彻底,引起十二指肠折叠、扭曲,产生间歇性梗阻。此外,从升结肠行经十二指肠腹侧至右上后腹壁的先天性束带可压迫十二指肠,引起梗阻。典型症状为胆汁性呕吐(偶见非胆汁性)和腹痛,或二者兼有。

3.间歇性慢性腹痛旋转不良者可出现间歇性或慢性腹痛,原因很多,且往往并存。间歇性肠扭转或其他原因所致肠梗阻均可引发肠腔扩张,产生痉挛疼痛及呕吐;肠系膜静脉或淋巴系统部分或间断闭塞,可致肠壁、肠系膜及系膜淋巴结水肿,以上原因也可引起腹痛。部分扭转亦可引发慢性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腹泻、慢性腹痛、餐后加重的肠绞痛,或因黏膜缺血出现黑便。

4.无症状病人因其他疾病行腹部手术或上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时,偶可发现无症状肠旋转不良。其病理基础既可能是头侧段与尾侧段完全不旋转,也可能是头侧段正常旋转而尾侧段不旋转。

凡怀疑旋转不良或中肠扭转,术前需行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平片、上下消化道造影,或CT、B超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小儿肠旋转不良应该做哪些检查?

血液检查外周血可有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生化检查可有代谢性酸中毒等。大便检查潜血阳性。

1.腹部平片每个有胆汁性呕吐的新生儿都应立即接受影像学检查,通常为前后直立位及侧卧位腹部平片。中肠扭转影像学表现有:

但以上两种情况并不多见。婴儿呕吐胆汁样物,即使腹部平片表现正常,也不能排除肠旋转不良,需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中肠扭转病人腹部平片肠腔充气可完全正常,也可表现为完全性小肠梗阻,包括多个充气扩张肠襻及液平,此时可能已有肠坏死。若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则无需进一步检查。应立即手术。

2.上消化道造影当怀疑有肠旋转不良时,常规应行消化道造影检查,首选钡剂造影,也可选用水溶性造影剂。经鼻胃管注入造影剂后,即可在透视下行动态观察,以获得更多有用信息。中肠扭转最典型表现是十二指肠第2、3段出现“鸟嘴样”改变;十二指肠部分梗阻则可呈“螺旋样”改变。需要指出,怀疑急性肠扭转时不宜行此检查。

如果肠旋转不良患儿未发生肠扭转,上消化道造影对确定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屈氏韧带)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该韧带应位于脊柱左侧胃窦水平,紧贴后腹壁。如果有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未绕SMA发生正常旋转,则位于脊柱右侧十二指肠球部下方,且较正常部位更靠近腹侧。腹部平片中未能显示的充满液体的扩张肠段也可使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下移,造成旋转不良假象,此时可经肛门注入造影剂,以确定回盲部位置。

3.钡剂灌肠尽管钡灌肠是诊断肠旋转不良的方法之一,但同上消化道造影相比,有较大局限性。主要因为15%的正常婴儿回盲部游离或位置较高;而婴儿的结肠相对较长,给回盲部识别和摄片带来困难;更重要的是,肠旋转不良病人回盲部位置可能正常。

虽然存在以上局限,但如果钡灌肠检查发现全部结肠位于左腹部(见于完全不旋转),或(和)升结肠异常缩短且回盲部位于髂骨翼上方,亦可诊断肠旋转不良。

4.超声作为一种非创伤性检查,通过探查肠系膜上血管位置和走向,超声有助于确诊肠旋转不良。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静脉(SMV)位于SMA右侧,若位于SMA前方或左侧,提示可能存在肠旋转不良。但是,超声并不能精确诊断肠旋转不良。有作者报道,9例手术证实为肠旋转不良的患者,仅有6例B超发现肠系膜血管异常;另一组249例为排除幽门狭窄而接受超声检查病人中,仅9名发现肠系膜血管异常,其中SMV位于SMA左侧的5例均患有肠旋转不良,其余4例SMV位于SMA腹侧,但仅1例证实患有肠旋转不良。因肠旋转不良病人的肠系膜血管位置可能完全正常,而血管位置异常亦不能确定肠旋转不良,故而超声并非诊断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方法,其作用仅限于排除呕吐患儿的幽门狭窄。

前一页[1][2][3][4]下一页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