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可致命需要引起重视2
目前在民间、媒体、广告等流传着很多治疗打呼噜的方法,比如喝酒助眠、吃安眠药、减肥、运动、侧睡、呼吸机、带口腔调制器等,那么,在治疗打鼾中,人们往往存在哪些误区?
陈必桂表示,人们认为喝酒、吃安眠药助眠,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危险性。酒会麻醉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麻醉掉“憋醒”的自然反应,更加增加了猝死的危险性。同时,酗酒也能使非打鼾者及无呼吸暂停者发生呼吸暂停。因此,戒酒是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应采取的积极措施之一。对嗜酒者,最起码要限制饮酒量,或只饮少量的啤酒,同时,保证在睡前4~6小时内不饮酒。另外,有些人认为打呼噜吃安眠药,就能一觉睡到天光,不会被惊醒,影响整个晚上睡眠了。这个方法看似行得通,但打呼噜是因为气道的流通不畅,而突然惊醒是因为呼吸不畅导致血氧偏低,引起心脏用力收缩、胸闷等反应,这时突然惊醒,可以说是因呼吸不畅“憋醒”的。因而,这种惊醒是身体给人的信号,是保护机制,仿佛在说:“氧气不够了,起来呼吸吧”。如果缺乏这种自发反应,仍由气道狭窄下去,可能最终造成猝死悲剧。吃安眠药会抑制这种自发反应,不宜使用。
那么治疗打鼾是否有特效药?陈必桂对此也做出回答。他说,无论因何种原因打呼噜,都是没有特效药的,所以切忌轻信广告,浪费钱财。即使可以吃些中药,也只是辅助作用,帮助去水肿化痰,仍然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
随着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寻求各种方法来缓解和治疗这种疾病。那么,怎样正确治疗鼾症?“治疗打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多方面努力。”陈必桂告诉记者,手术治疗能根治小孩打鼾,但往往不能根治成人打呼噜。成人可以通过运动、改变睡姿和使用阻鼾器来减少打鼾次数。
陈必桂介绍,最早采用的方法是气管切开术,但是由于这一方法带来诸如肺部感染等一系列问题,现在已经很少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悬雍垂软腭成型术。鉴于睡眠呼吸暂停是由于睡眠时咽喉气道的阻塞引起,因此通过手术彻底切除阻塞上气道的部分软组织,就可以保持上呼吸道的通畅了。但由于人体整个气道非常长,鼻腔、口腔、咽腔、脖子都属于它的势力范围。气道阻塞可能不止出现在一个点上而是多个点,甚至大多气道的问题。因而手术的半年内效果尚好,但远期效果就保证不了了,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睡眠呼吸暂停问题,并且具有较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因此也不是人人都适用。
陈必桂说,对于肥胖者,特别是脖子短、舌头大的中老人是打鼾的高危人群,可以通过自己能多做运动,减少脂肪减帮助改善脂肪过多阻塞气道问题。睡眠中,也可以选择侧睡代替平躺睡,避免身体压迫气道。
另外,治疗打鼾较好的方法是无创性气道正压通气疗法。其原理是,由于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关键是上气道阻塞,因此通过给上气道的局部施加一个适当的压力,就可以防止其塌陷,此外通过高速气流对上气道内一些局部反射的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肌肉扩张气道的能力。临床实践证明,使用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可以消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夜间呼吸紊乱,改善其睡眠结构,从而对因睡眠呼吸暂停而引起的机体损害及出现的并发症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气道正压通气的最大好处在于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家里使用,并且只在夜间睡眠时使用,不影响白天的工作与学习。
治病寻因,方能对症下药。很多人以为睡眠打呼噜打得响是睡得香、身体好,这可是一种误解。人们在劳累、饱含、喝酒后可能会打呼噜,未必是病,但是如果是其他情况时,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引起打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误诊、漏诊都可能给身体造成危害。陈必桂介绍,目前,市人民医院已经引进了多导睡眠监测仪,可以通过一夜的监测分析打鼾的病因。
陈必桂说,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以上、上呼吸道解剖异常、ⅱ度以上扁桃体肥大、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长期重度吸烟、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淀粉样变性、声带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或其他神经肌肉疾患(如帕金森病)、长期胃食管反流等都可能引起打鼾。如果存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出现打鼾且鼾声不规律,呼吸及睡眠节律紊乱,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及觉醒,或者自觉憋气,夜尿增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明显,记忆力下降;并可能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变,并可有进行性体重增加,严重者可出现心理、智能、行为异常等情况,人们就应到医院去做有关检查。除一般常规的检查外,有条件的可作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通过正规(一般需要整夜不少于7小时)的睡眠监测,就可了解睡眠中呼吸暂停的次数及低通气反复发作的次数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大于或等于5次/小时,以上结果结合病史,如临床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打鼾及呼吸不规律、白天过度嗜睡等,就可作出诊断。根据不同的病因,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据了解,目前我院呼吸内科已设立了睡眠监测室,引进了进口的64导的多导睡眠仪,可以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睡眠监测。“打鼾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会危及生命的严重疾患,虽然现在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治疗方法,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早期的正确诊断是预防和减少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关键。”陈必桂建议。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