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风湿性关节炎

发布日期:2014-10-10 19:24:25 浏览次数:1600

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体为骨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六淫之邪气是指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的六气侵入人身体引起发病的气就称为邪气,风湿病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生的。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痰浊与瘀血即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些就是风湿病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

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的一种表现。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初起时常有丹毒等感染病史。风湿热起病急,且多见于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有发热、皮下结节皮疹等表现。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血化验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阴性。治愈后很少复发,关节不留畸形,有的病人可遗留心脏病变。

1、疼痛:关节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是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内脏和神经系统的病变。

2、肌肉也会出现疼痛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肌无力、肌酶升高、肌原性损害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等。

3、不规律性发热: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不会出现寒颤现象,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同时还会出现血沉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嗜中性发热性皮病、成人斯帝尔病、脂膜炎等均可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4、皮肤黏膜症状: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白赛病、脂膜炎等会出现皮疹、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网状青紫、眼部症状等。

5、雷诺氏征:指端会遇冷或情绪变化时会发白,然后转变成紫色,最后转变成红色并伴有麻木、疼痛和严重的皮肤溃疡,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6、自身抗体血液指标异常: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中医治疗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较之最大的优点在于,依靠外用直接渗透作用,不用口服,不通过胃吸收,所以伤不到肝、胆、脾、肾等,没有副作用,功.夫灸 膏药,是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效果很理想,没有副作用。

藏医认为黄水是血的糟粕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精华便为黄水,充斥于肌肤及关节之间。由于内外因素影响,黄水偏盛或偏衰则产生黄水病等,导致浮肿、水肿湿疹,关节炎,关节肿胀,脏腑和水脓疡等。黄水的产生是由于培根、隆的紊乱,导致精微不化,引发黄水。在治疗上,藏医提出“干黄水”即除湿,同时调节培根和隆的平衡。

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风湿性关节炎起病较急,受累关节以大关节为主。开始侵及下肢关节者占85%,膝和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关节少见。关节病变呈多发性和游走性,关节局部炎症明显,表现有红、肿、热、痛、压痛活动受限,持续时间不长,常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残疾,复发者少见。

风湿病是一种病因多样、病理复杂的疾病。临床上用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应杂合以治(即综合治疗),在选用治疗方法时应掌握标本结合、防治结合、医疗与自疗结合等原则。将治疗渗透到预防、调护等各个环节中。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食物也具有性味,有些食物同时也是药物,用之得当,可以防病治病,清·王孟英说:“食疗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

风湿性关节炎的传统治疗方法法是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搜风通络化痰祛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民间治疗本病的良方妙药有:

内服药方:白术、杜仲、仙灵脾各12克,全蝎、秦艽、防风、川乌、草乌、木瓜、牛膝、当归、川芎、金银花、麻黄、乌梅各9克,蜈蚣3条,白酒250毫升,红糖250克。

制法:将药、酒共致陶罐内,布封口,泥糊紧,文火煎2小时后,埋地下或放进井水中,去火毒, 1昼夜后滤渣取液备用。

外用处方:大血藤、络石藤、青风藤各30克,木瓜、没药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 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疗效:治风湿性关节炎内服外擦1疗程见效,3疗程可愈。有效率达90%。

按摩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在于补肾健骨、舒筋活络、健脾祛湿、疏风定痛,以促进患者受累关节功能的恢复和全身状况的改善,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按摩治疗应注意:(1)切忌粗疏大意、手法粗暴;(2)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下手;(3)切忌急于求成,避免因手法不当而使关节受损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全身状况差的或严重风湿活动期,有明显血管炎的病人应禁忌按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新鲜植物外熨外熨是由祖国传统医学精髓“烫熨疗法”传承与发展而来。外熨疗法正式用于临床始于春秋战国,是 腰椎间盘

风湿性关节炎外熨疗法突出外熨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精华的组成部分。外熨是国宝,是国粹,在祖国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辉煌灿烂。民国时期由于当时的政府歧视排斥中医的政策,因而使这一疗法散落于民间。新鲜植物外熨生物健的诞生,代表外熨疗法重出江湖,标志着祖国传统医学精髓重新得到继承和发展。

将原植物(鲜药)萃取精华作为外熨熨料,融合野生珍稀动物提取精华液,通过人工在炒锅中翻炒加热至90度左右,迅速用涤棉布包裹,然后反复外熨患者病灶或疼痛处,约20分钟后重新加热连续外熨,以此反复。以达到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的效果,也是现在所有保守治疗手段当中治疗效果最显著的一种。 新鲜植物外熨疗法简单、安全、方便,具有天然、鲜活、整体的特点。新鲜植物外熨在病灶外熨治疗,不经过胃肠肝肾,对肝肾肠胃没有破坏性作用。是一种能彻底根治骨病和风湿病的生态、鲜药、高效的外治病灶疗法。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不仅可以采用中医、西医治疗,患者也可以辅以饮食疗法,加快康复进程。

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配制药膳时,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法则。配膳时要根据“证”的阴阳、虚实、寒热,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配方。一般而言,风(行)痹患者宜用葱、姜等辛湿发散之品;寒(痛)痹患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湿热之品,而要忌食生冷;湿(着)痹患者宜用茯苓、苡米等健脾祛湿之品;热痹患者一般有湿热之邪交织的病机,药膳宜采用黄豆芽、绿豆芽、丝瓜、冬瓜等食物,不宜吃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1.非淄体抗炎药 此类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盐酸氨基葡萄糖颗粒、布洛芬、青霉胺、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风湿药 此类药物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3.细胞毒药物 此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独春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4.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类药物是强的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只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鉴于目前针对风湿性关节炎,传统医疗只是缓解疼痛没有根治的疗法,所以80年代开始,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美日欧等)盛行代替疗法——利用纯天然锯峰齿鲛(大青鲨)软骨粉治疗各种关节炎,并取得临床上的疗效验证。现在,在欧洲一些国家已把鲨鱼软骨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也选定了企业专门提供临床之用。

防己30g,威灵仙30g,苍术30g,马钱子10g,生川、草乌各10g,南星10g,生姜40g,当归30g,木瓜30g,牛膝30g,樟脑30g,红花30g,防风30g,生半夏7g,生附子6g,桂枝35g。将上药共研末,用酒拌湿,装入布袋。将药袋围摊于关节周围,缠扎,外用热水袋热熨30分钟,每日3~4次。本法适于遇冷加重的寒痛。特别提醒:此药毒性大,用后要认真洗手。此方严谨内服。

生川、草乌各30g,乌附片30g,当归30g,丹参30g,白芥子30g,生麻黄15g,干姜15g,桂枝12g,木通12g,白芍20g,细辛10g,乳香、没药各10g,三七5g,麝香0.5g(另包),虎力散4支(云南个旧市制药厂生产),马钱子散2包(山西历城制药厂生产),葱白4跟,白酒适量。制用法:除麝香外,全部中药共研细末,将马钱子散和虎力散掺入,再将葱白捣烂均匀和入,后入白酒,调成稀糊状,入锅内炒热至不灼伤皮肤为度。入麝香0.25g和匀,以约0.5cm厚度摊于辅料上,趁热敷于患处,外以绷带固定。注意事项:严谨内服;若为湿热痹痛,禁用此方;敷药可采用晚敷晨去法;上药一剂可重复使用5~7次,每次重复使用时,需按上法加入麝香、葱白和白酒,随炒随用;患部皮肤如果起泡,则应立即停药,局部涂以龙胆紫药水,以防破溃感染。本方只适用于寒邪偏胜者。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