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奇怪的小儿蹲踞现象

发布日期:2014-10-30 05:10:20 浏览次数:1595

时间:2009年04月13日来源:www.yodak.net字体大小:[大中小] 在线咨询网上挂号

摘要: 有的小孩在行走或是在游戏时,常常蹲下片刻,双腿屈曲,然后又行走如常。过一会儿又重复。家长常以为是小孩累了或是顽皮偷懒,其实这种奇怪的现象医学上称为"蹲踞现象...

有的小孩在行走或是在游戏时,常常蹲下片刻,双腿屈曲,然后又行走如常。过一会儿又重复。家长常以为是小孩累了或是顽皮偷懒,其实这种奇怪的现象医学上称为"蹲踞现象"。这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由于心脏肺循环压力负荷增大时,表现出呼吸困难气促、面唇发紫、昏厥等,患儿可通过下蹲体位得以缓解。蹲踞是医学上的一种特殊体位,这种体位不只发生在会走路的小儿身上,婴儿也可有类似的体位,他们于卧位时,四肢喜欢卷曲。怀抱病婴时,往往能发现当婴儿下肢屈曲,使大腿靠近胸部时,他们会感到舒适和安逸。

法洛氏四联症是一种联合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是由于肺动脉的畸形如肺动脉口狭窄造成血流入肺的障碍,右心室排出的血液大部分经由室间隔缺损进入骑跨于肺动脉的主动脉上,肺部血流减少,致使肺内进行氧气交换后的血液中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这样的血被送到身体各部就会出现紫绀。病儿在活动时要消耗很多的血氧,活动后动脉血中的氧含量明显下降。出现气促、昏厥等。

采取蹲踞等体位,压迫了局部(腿部)的静脉血管,使下肢低含氧的血液暂缓回流到心脏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因下肢的股动脉也被扭曲,流向下肢的动脉血阻力增高,使全身动脉压力增高,于是,含氧量低的右心室血液流向含氧量高的左心室减少(也就是分流减少,分流是因为间隔缺损造成的),然后更多的右心室血就可经肺动脉到肺交换气体,获取氧气,使机体缺氧情况有所改善。所以蹲踞是先心病儿的一种自发保护动作。同时可以帮助父母更早的发现病情和医生的临床诊断。

本文为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稿:上海远大心胸医院网

责任编辑:王晓芬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