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原理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本病约占40%,多数病人为20至40岁的青壮年,女性稍多。慢性风湿性心脏临床上以单纯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占70%至80%,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次之,占20%至30%。
中医学认为慢性风湿性心脏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原理是风心病常累及二尖瓣,一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风湿性心脏炎反复发作后,相邻瓣膜相互粘连,瓣膜增厚、变硬,或瓣环硬化缩窄等引起瓣膜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是因为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缩短、瓣膜破裂、穿孔,或键索增粗、缩短和粘连引起。
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可单独出现,但两者常可同时存在;病变可累及一个瓣膜,或两个以上瓣膜同时或先后受累。 以上就是关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病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点击网站上的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咨询医师会为您做详细的解答。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