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风湿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

发布日期:2014-11-10 10:10:37 浏览次数:1595

风湿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除暴发性类风湿性血管炎外,一般都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血管炎多出现在病变活动期或反复发作期。有时与关节病变活动也可不一致。某些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而药量明显波动者,可引起血管炎或加重血管炎。风湿性血管炎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有表现,如末节关节粗大、肿胀疼痛关节畸形。20~30%患者伴有类风湿性小结节,大小不等,常发生肘部伸侧或关节附近。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不痛、也无压痛,数周后可自然消退,以后可复发。

在急性初发期,肢体出现皮下疼痛性结节、瘀斑及急性缺血症状,体温高,全身不适。通常类风湿性血管炎患者倾向于发病初期即有内脏表现。在复发期,已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有表现,如末梢关节粗大、肿胀、疼痛和关节畸形,X线片上有典型的骨关节影像(关节间隙小,骨端硬化、变形、脱钙和囊性变)等,易于诊断。至慢性期,除关节病变外,手或足的末端有慢性缺血性表现,如皮温低,皮色苍白或紫红,握拳试验或泛红试验阳性;皮肤有营养障碍,表现有弹性低、韧性大、萎缩、甲变形。严重时会有溃疡、小面积坏疽,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末节指/趾骨短缩,X线片上有自溶现象。

风湿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由于受累血管部位不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内脏、眼部及神经损害——当侵犯心、脑、眼、肾、脾和肠系膜血管,使其狭窄或闭塞,可引起心包炎、肠系膜血管炎、外巩膜炎等,有多发性神经病变。类风湿性关节炎伴有IgM-IgG或IgG-IgG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的血管炎患者,可有紫癜肾小球肾炎低补体血症的血管炎,可有荨麻疹。暴发性血管炎较少见,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表现为急性发热、多脏器缺血梗死的症状,包括神经肌肉的损害,也可有肌肉神经的受损,高血压等。也有亚急性类型。有心肌梗死肠坏死肠穿孔和脑血管意外,也可伴发医源性Cushing综合征和高血压,常能导致死亡。

肢体血管炎——若侵犯末梢动脉,则主要累及肢体末梢和皮肤血管。手或足的末端有缺血性表现,如皮温低,皮色苍白或紫红,甲皱襞处有小的条状红棕色梗死,指甲及指端有小片出血,但握拳试验或泛红试验阳性,皮肤有营养障碍,表现为致密、弹性低、韧性大、萎缩、甲变形等。严重时会有溃疡、小面积坏疽,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末节指或趾骨缩短。在急性期,皮下出现疼痛性结节,双手出现雷诺现象,趾和指动脉闭塞后就会形成坏死病灶、溃疡或较大面积的坏疽。1963年Laws报告此病38例中28例出现指动脉闭塞,其余10例则发生于足部。末梢动脉搏动减弱,但消失者多为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者。慢性期患者的末节指或趾骨有自溶现象。各种不同大小的皮肤血管受累可引起不同的皮损。小动脉受累,则指(趾)小动脉闭塞、外周坏疽、溃疡;中小动脉受累,则见网状青斑、坏死性血管炎、皮下结节、坏疽;急性坏死性细小静脉炎,则见可触性紫癜、荨麻疹、出血性大疱;混合性血管炎(小动脉和静脉受累),则见青斑性血管炎、皮肤溃疡、坏疽性脓皮病。血管炎性溃疡以男子较多见,有时与坏疽性脓皮病难以鉴别。

风湿性血管炎预后较差,尤其是病情发展趋势呈急进型者预后差。有神经病变和直肠活检示坏死性动脉炎变化者的病死率较高,而皮肤活检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者,其直肠活检正常,预后较佳。

上一篇文章: 类风湿性血管炎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变化下一篇文章: 变应性血管炎概述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