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日益年轻化 清远最小患者年仅9岁
7月28日是第四个世界肝炎日。清远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中山大学肝胆外科博士、主任医师毛盛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肝癌是我国排名前五的主要恶性肿瘤,病情发展快,生存时间短,且大多数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难以早期发现,“乙肝、丙肝、脂肪肝都可能诱发肝癌”。
毛盛名表示,一旦出现症状,往往都是已经中晚期,此时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疗效非常有限。如果在肝病的早期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许多患者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因此,不管对于肝炎还是肝癌,三早极为重要;即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毛盛名告诉记者,国外原发性肝癌发病高峰在60岁,但我国肝癌高发年龄却提前至35-45岁。
“追根溯源,乙肝、丙肝是最大主犯,尤其是体内病毒活跃的人群,致癌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肝癌患者中,乙肝患者已成为最大的‘后备军团’,丙肝则紧随其后。”毛盛名表示,90%的肝癌患者同时患有乙肝、丙肝或其他肝炎后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基本全部是由于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除此以外,但凡有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炎在身的,发展成肝癌的机会都比常人高一大截。
近年来,经国家在防疫方面的努力及抗病毒治疗观念的推广,乙肝新增患者人数得到了初步控制,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但大多数人却鲜于了解乙肝的小兄弟--丙肝,所以由丙肝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癌的比例正在逐年递增。
调查数据显示,74%的人认为丙肝无药可医。在毛盛名看来,其实丙肝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与乙肝不同,丙肝虽暂无预防性疫苗可注射,却完全能够根治。“丙肝的狡猾程度丝毫不亚于乙肝,由于症状极其隐匿,普通人在患病早期很难自我察觉。在‘没有症状’表象下,潜伏期可达20年的丙肝可能正在悄无声息地作恶,持续对肝脏进行破坏。”
毛盛名介绍说,丙肝患者的急性症状主要为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关节酸痛和黄疸等。“若曾发生可能感染丙肝病毒的行为或怀疑感染丙肝,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筛查诊断。”肝炎病毒在体内时间越长,肝脏癌变几率就越大。正常的肝细胞半年才新陈代谢一次,而肝炎病毒携带者每三个月细胞就更新一次,如果是肝炎患者,细胞每个月都会“更新换代”。细胞更新得越快,发生癌变的机会就越高。“所以防治肝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慢性肝炎阶段是否能彻底清除体内的肝炎病毒,从而大大减少细胞癌变的可能。
工作压力大、抽烟、喝酒、熬夜。吃饭不定时,为图方便,常随便解决。遇到身体不适,最多跑到医务室拿点药,绝不轻易光顾医院……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毛盛名指出,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肝癌病人年轻化现象正日益突出。“医院每年接诊的上千人次肝病患者中,会有三、四百例确诊的肝癌者,其中不乏年轻人,我接诊过的最小的肝癌患者年仅9岁。医院近几年临床肝癌手术患者中,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就占了1/3。而且其中大多数年轻患者都是发展到中晚期,出现黄疸、腹痛、腹胀、腹水才发现的。”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感染了肝炎,而且经常反复发作,如果再加上平日生活作息没有规律,其中会有部分人群可能在二三十岁时就发展为肝癌。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病毒性肝炎中,甲肝、戊肝基本上都是由“吃”引起的,发生乙肝、丙肝和丁肝通常是通过非肠道途径传染的,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有:接受了受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用受污染的设备进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就乙肝而言,出生时发生母婴传播,由家庭成员传给儿童,并且通过性传播。
不少市民谈“肝炎”色变,其实大可不必。专家表示,目前市民对肝炎认识存在比较常见的误区,担心共同用餐会传染肝炎。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五种。甲型及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通过母婴垂直、血液、体液、注射及性接触等传播。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间宿舍、共同用餐、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播。
甲肝疫苗应用前,甲肝发病以青少年为主,近年来,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儿童甲肝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主要集中在成人;戊肝以中年、老年、孕妇为主,一般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妊娠后期病人和老年人易并发重型肝炎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死率较高。
中国是乙肝大国,至今餐饮行业仍有诸多对乙肝患者的各种歧视,不少乙肝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异常烦恼,由于很多人怕被传染,所以拒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工作、生活、吃饭,不少乙肝病毒携带者就这样被“孤立”了起来,心理和生活上存在着很大的压力。
专家介绍说,预防甲肝和戊肝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关。饭前便后要洗手,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生食瓜果蔬菜要洗净。(刘秋宜 何京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