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

发布日期:2014-10-25 14:59:49 浏览次数:1600

下面给广大网友带来的文章是关于呼吸内科相关的常见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帮您解决所遇到的健康方面问题、能够有所收获,那就是对公益健康知识网站长最大的肯定和鼓励,祝您身体健康!

由于呼吸衰竭和病情进展很快,预后较差,病死率可高达50%;熟悉掌握插管和机械通气技术,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治疗合并症可提高治愈率。虽然存活者肺容量和肺顺应性可接近正常,但大多数ARDS病人仍可能遗留不同程度肺间质性病变。

ARDS尚需与急性心源性水肿、阻塞性肺不张、原发性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和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相鉴别。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起病急,多见于严重外伤、休克、重症感染的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增快,在24~48h可出现严重呼吸窘迫,呼吸时常带鼻音或呻吟,有明显发绀及胸凹陷现象。但多无咳嗽和血沫痰。肺部体征极少,有时可闻支气管呼吸音及偶闻干湿啰音,晚期才有肺部实变体征,如叩浊、呼吸音减低及明显管状呼吸音。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以下4期:

1.急性损伤期 ARDS如系创伤诱发、急性损伤期的时间较为明确,如系氧中毒所引起则难以确定损伤的时间,此期并无肺或ARDS特征性体征,虽然某些患儿有通气过度、低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但动脉血氧分压(Pa02)仍正常,胸部听诊及X射线检查正常,原发性损伤在肺部者例外。

2.潜伏期 亦称表面稳定期,继上期之后持续6~48h,此期患儿心、肺功能稳定,但通气过度持续存在,胸片可见细小网状浸润和肺间质性积液。通过连续观察,发现最终发展为ARDS的患儿在此期的血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肺血管阻力和pH与不发生ARDS者有明显区别,因此,在此期患儿虽然表面稳定,但有可能发展成为ARDS,需提高警惕。

3.急性呼吸衰竭期 突然气促、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咳出白色泡沫痰或血痰、心率增快恐惧感伴有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肺部有时可闻及哮鸣音,吸氧及增加通气量后,缺氧状态不见好转。

4.严重生理障碍期 从急性呼吸衰竭期过渡至本期的界线不明显,如患儿出现ARDS不常见的高碳酸血症时,表明病情转重,但并非不可逆。严重ARDS的慢性肺部病变,需要为时数月的呼吸支持才能消失,但有一些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的患儿对通气治疗毫无反应,最终死于难治性呼吸衰竭合并代谢紊乱。因此,也称此期为终末期。 诊断标准为:

1.有严重感染或休克等基础病变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

2.上述病人在发病24~48h突然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成人呼吸35次/min,小儿可达50~80次/min)。

3.严重发绀和胸凹陷,吸氧难以纠正。

4.肺部体征较少,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和X线表现不成比例。

5.血气除严重低氧血症外,有进行性A-aDO2增加,一般A-aDO2 26.6 kPa(200mmHg)其肺内分流量超过10%。

6.肺嵌入压正常,表明肺毛细血管静脉压不高。根据原发疾病抢救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进行性低氧血症,通常的氧疗法不能纠正,及血气分析和X线改变可作出诊断。

治疗ARDS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预防,及时发现和正确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心功能稳定后抬高患儿头胸部,可改善肺功能残气及氧合作用;经常改变体位以减少肺不张,应用人工呼吸器患儿应进行重点监护;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食物或药物反流;供给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等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治疗,预防,检查由公益健康知识网www.jiankangw.org收集。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