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白领带9岁女儿赴香港打宫颈癌疫苗
厦门晚报讯 有数据显示,2012年厦门宫颈癌发病率为13.43/10万(调查282821名20至64岁女性,其中宫颈癌38人)。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疾病专科门诊每年查出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例数近年呈上升趋势,患者日益年轻化,最年轻宫颈原位癌前病变Ⅲ期患者年仅19岁。由于宫颈癌疫苗尚不能在中国大陆接种,于是,有些厦门女白领便相约到香港去“打针”。
癌症疫苗究竟能起多大的预防作用?我市的肿瘤专家说,疫苗对引发癌症的病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不应“过度神话”。
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有朋友想去香港打一种癌症疫苗,约她一起去。
“我朋友说,现在宫颈癌的发病率很高,她每次体检都提心吊胆的,既然可以预防为什么不试试。”陈女士说,朋友已经约了几个闺中好友,还打算带上读三年级的9岁女儿一起去。不过医生说,最好等18岁以后、第一次性生活之前再打。
据陈女士打听到的信息,这种疫苗一共有三针,需要在半年内注射完。第一次针后,过两个月打第二针,再过四个月打第三针。每针价格约为2000元,加上往返香港的费用,陈女士负担得起,她有些心动。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馨说,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种病因较为明确的癌症,绝大多数宫颈癌都跟HPV感染相关。从严格意义上说,宫颈癌疫苗应该叫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这种疫苗能预防70%HPV感染相关的宫颈癌。”王馨说,若能有效控制HPV传染,也就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妇女保健科医生吴冬梅说,有些患者检查结果已呈阳性,再考虑打疫苗为时已晚。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市肿瘤中心主任罗琪认为,宫颈癌疫苗虽有一定预防作用,但不必过分“神话”。免疫系统并非无懈可击,人体感染了HPV病毒后,多数情况下会将病毒消灭,但免疫力下降时,HPV就会趁虚而入引发宫颈癌等疾病。目前发现的HPV有100多种,与宫颈癌直接相关的高危病毒就有十多种。其中高危型HPV16和HPV18导致的宫颈癌,占HPV感染宫颈癌的70%,但其他的30%则不在疫苗预防范围内。
据了解,国外宫颈癌疫苗于7年前问世,但进入中国市场需进行专属于中国人的三期临床试验,因此,宫颈癌疫苗迟迟未能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无法在大陆市场上销售。但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纳入青少年免疫计划,我国港澳台地区也可接种。
医生说,接种疫苗的最佳时间是刚过初潮、有性生活之前,只要未感染HPV,40岁前接种都行,但孕妇最好不要打。另外,对于这种病毒引发的其他相关疾病,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所以男性也可以接种。
去年,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对11754名20岁至64岁女性进行常规检查,其中宫颈糜烂者约占10.72%。宫颈癌前病变者达677例,发现宫颈癌患者一例。
宫颈癌发病明显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性生活过早(18岁以前)、性生活不洁、经期性生活、多性伴侣、有性病史、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宫颈重度糜烂、早婚早产、多产、吸烟等都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此外,男性包皮过长及包皮垢刺激,也是女性患宫颈癌的诱因之一。
宫颈癌分原位癌(未扩散)和浸润癌(扩散)。早发现早治疗对宫颈癌治疗意义重大,癌前病变及时干预就不会到癌的地步。医生提醒,女性的常规体检应每年至少一次,特别是有过性行为的妇女。宫颈癌预防最重要的就是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此外,晚婚、少育、洁身自好、忌烟酒,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的有效措施。吸烟妇女患宫颈癌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两倍。水果、果汁、番茄和绿色蔬菜都能降低患宫颈癌的危险。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