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不规则是怎么回事
间停呼吸:又称Biots呼吸。表现为有规律的均匀呼吸几次后,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均匀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该呼吸与潮式呼吸不同,它每次呼吸深度相等,而非深浅起伏,呼吸暂停时间比潮式呼吸长,呼吸次数也明显减少。
间停呼吸发生机制与潮式呼吸大致相同,但病人呼吸中枢抑制比潮式呼吸者更重、病情更严重,病人预后不良,多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出现。引起间停呼吸的疾病与潮式呼吸大致相同。
此种呼吸的出现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呼吸中枢对呼吸节律的调节失常的表现。当呼吸停顿一段时间后,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并逐渐加强;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后,呼吸中枢失去有效兴奋,呼吸重新出现变慢变浅,继而出现呼吸停顿。轻度潮式呼吸可见于老年人睡眠时,正常人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也可出现。但此种呼吸大多是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表现。
呼吸减慢而不规则:呼吸减慢而不规则见于安眠药过量服用,安眠药又名安定,主要成分是西潘,本品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可溶于盐酸。遇酸或碱及受热易水解,口服药物在胃酸的作用下开环,进入碱性肠道又重新环合成原药。因此,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抗焦虑,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轻,停药困难轻。后遗效应较轻。安全范围大。
呼吸异常: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安静时呼吸的洪都拉斯气量平均为500ml(300~700ml),每分钟通气量约8~10l。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是本节讨论重点。
潮式呼吸的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暂停数秒(有的长达30~40秒)之后,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其形态如潮水起伏。
针对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呼吸不规则的治疗,常见内科治疗方法如下:
1、糖皮质激素:为治疗恶性肿瘤脑转移继发性脑水肿的极重要的有效的辅助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泼尼松(强的松)它可阻断肿瘤毒性代谢对血管的影响;其临床疗效出现较快,可维持6~48h,甚至可达3~7天可使60%~80%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一般开始用量为地塞米松15mg/d(其他糖皮质激素可按药效折算)。对一般用量无效者可加量至每天30mg、60mg,甚至100mg;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体征的好转。对有溃疡病糖尿病、出血性疾病者应慎用。可加用西咪替丁(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洛赛克)以预防应激性溃疡。
2、渗透疗法:应用渗透性利尿剂以减少脑细胞外液量和全身性水分。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尿素、山梨醇或甘油,须静脉注入或快速静脉滴入。这类药物进入血管后随血管内与细胞外间隙出现的渗透压梯度差,使水顺利地由脑细胞间隙透过血脑屏障返回血管,并随渗透性利尿剂由肾排出。颅内压随脑细胞间隙水分减少而降低,改善脑血流,一般在用药后15~30min内可改善症状和体征,2h左右作用最强,如不作其他治疗,4~6h后颅内压不仅可再次增高,而且可出现反跳,颅内压比治疗前更高,因此应根据病情每6、8或12小时给药1次,甘露醇或山梨醇为1~2g/kg,尿素为0.5~1g/kg,甘油为1g/kg即使坚持治疗,几周内病情可因脑转移灶增大而再度加重。在渗透疗法时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为配合渗透性利尿剂也可加用呋塞米。
3、脑转移的紧急或急救处置:当病人受到急性或亚急性功能障碍或神经损伤,出现症状或体征如发生头痛、恶心、呕吐、精神意识障碍、癫痫发作或习性改变,可能为脑转移癌增大或出血脑脊液回流受阻、脑水肿或交通性水脑、颅内压增高、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伤或中枢神经系感染。病变可以突然发生或隐匿进展。这类情况就须临床紧急缓解症状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进行神经系统体检、脑CT或MRI检查,或其他特殊检查,以确定临床症状发生的原因,尽快采用内科和(或)外科手段纠正主要病因。根据病情需要立即采用的非特异性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病人通过充分给氧后,病人的呼吸困难、缺氧症状得不到改善或患者排痰困难,应配合医师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使胸内压和颅内压下降,并减少呼吸道死腔,增加有效气体交换,改善呼吸状态和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如患者呼吸减弱、潮气量不足,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预防呼吸道感染 口腔护理每日2次,雾化吸入每日2~3次,翻身、拍背2~3h一次,翻身动作要轻稳。气管切开患者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气管内套管每4h消毒一次,气管内滴用20ml生理盐水加沐舒坦15mg,每小时2ml,气管套外口用单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鼻分泌物,每次吸引不超过15s,勿使患者咳嗽过剧而增加颅内压。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