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的正确治疗 地市党报纵览 南方网
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是急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体,其次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厌氧菌。淋菌感染累及子宫颈黏膜腺体后,常沿黏膜表面扩散;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常侵入子宫颈较深处,可累及子宫颈淋巴组织并引起盆腔蜂窝织炎。
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呈脓性;常伴腰背痛、盆腔下坠感、接触性出血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道刺激症状;也可表现为阴道少量、不规则流血;急性期可有体温轻度升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子宫颈充血、肿大,但大量脓性分泌物从子宫颈口流出,特别是淋菌感染时更加明显。
生育期年龄妇女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性状异常等典型症状、和(或)伴有腰背痛、盆腔下坠感、泌尿系统刺激症状甚至体温升高等应考虑急性宫颈炎,常有流产、分娩后和妇科手术病史。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肿大、脓性白带自宫颈流出;宫颈分娩物涂片示脓细胞及白细胞增高;宫颈分泌物培养可查找到相应的病原体,以指导用药。
慢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宫颈病变,其多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由于宫颈管黏膜形成较多皱襞,感染后不易彻底清除病原体,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主要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和HPV等。主要病变有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黏膜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异常;患者可出现腰骶部酸痛或腹坠、不孕、尿急、尿频等症状。
育龄妇女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性状异常等典型症状和(或)伴有腰背痛、盆部下坠感等应考虑本病,常有流产、分娩和宫腔内操作史。妇科检查见慢性炎的病理改变即可诊断。慢性宫颈炎需与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CIN或早期宫颈癌鉴别。前者多通过阴道镜检查肌瘤或息肉蒂部的位置来鉴别,或者通过病理检查来鉴别。后者主要是通过宫颈宫颈细胞学和(或)宫颈活检来鉴别。
介绍了急性和慢性宫颈炎后,我再和大家谈谈宫颈炎治疗新观点。1、宫颈上皮是由呈鲜红色的宫颈单层柱状上皮、桃红色的阴道复层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向鳞状上皮过度的化生上皮共同组成。原始鳞柱状交界区和生理鳞柱状交界区的位置不同,则正常宫颈的形态也不相同。当原始鳞柱交界区位于宫颈外口或邻近宫颈外口的宫颈管内时,宫颈表面为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表面光滑呈桃红色;当原始鳞柱状交界区位于宫颈阴道部,围绕宫颈外口有部分柱状上皮覆盖,形成以圆形鲜红区且表面光滑;原始鳞柱状交界区也可远离宫颈外口,大部分宫颈阴道部都被柱状上皮覆盖而呈鲜红色。后两种情况常被误以为宫颈糜烂,现多数学者认为原始鳞柱状交界区外移的情况不应再叫宫颈糜烂,而命名为宫颈内膜外移,宫颈内膜外移是生理表现,不需要治疗。只有当宫颈内膜外移受病原体感染出现颗粒状或乳突状改变时才可诊断为慢性宫颈炎或宫颈内膜外移伴感染。宫颈内膜外移但没有发生感染时无需治疗。2、慢性宫颈炎的过度治疗
没有症状宫颈内膜外移和宫颈腺囊肿是不需要治疗的。但目前对慢性宫颈炎的治疗有过度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对正常宫颈进行不必要的药物或物理治疗,特别是用LEEP对慢性宫颈炎进行过度治疗,宫颈环切术后宫颈黏膜缺失可造成宫颈管黏液分泌减少以及术后宫颈管狭窄,粘连导致精子通过障碍;由于切除大量的宫颈组织,破坏了宫颈的完整性及正常功能导致晚期流产、早产率上升和胎膜早破等并发症;术后宫颈狭窄、瘢痕组织的存在会在分娩时影响宫颈扩张,造成宫颈性难产。因此,把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黏膜炎统称慢性宫颈炎的做法需要改进。我们应该针对具体的病理改变给予不同的处理。
①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20-87373397
②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