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引起行走踩棉花感
摘要:最近,沈阳463医院骨科骨科门诊常出现患者自诉行走犹如踩棉花的感觉,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骨科专家赵喜忠做出了解释,让我们一起来看下:
与行走犹如踩棉花感相关的疾病大致就以下四种,具体如下:
(一)颈椎病
1.可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的综合征。
2.肢体麻木 主要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同时受累所致。在脊髓丘脑束内的痛、温觉纤维与触觉纤维分布不同,因而受压迫的程度亦有所差异,即痛、温觉障碍明显,而触觉可能完全正常。此种分离性感觉障碍,易与脊髓空洞症相混淆,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3.反射障碍 (1)生理反射异常:视病变波及脊髓的节段不同,各生理反射出现相应的改变,包括上肢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和桡骨骨膜反射,以及下肢的膝跳反射和跟腱反射,多为亢进或活跃。此外,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可减弱或消失。(2)出现病理反射:以Hoffmann征及掌颏反射出现的阳性率为最高;病程后期,踝阵挛、髌阵挛及Babinski征等均可出现。
4.自主神经症状 临床上并非少见,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其中以胃肠道、心血管及泌尿系统为多见,且许多患者是在减压术后症状获得改善时,才追忆可能系颈椎病所致。可见,术前如不详细询问,常常难以发现。
5.排便、排尿功能障碍 多在后期出现,起初以尿急、膀胱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为多见,渐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6.屈颈试验 此种类型最怕屈颈动作。如突然将头颈前屈,由于椎管内有效间隙突然减小,致使脊髓处于容易遭受激惹的敏感状态,在患有脊髓型颈椎病者,其双下肢或四肢可有触电样感觉。
(二)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1. 多在中年以上起病, 男女无明显差异。慢性或亚急性起病, 缓慢进展,多数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前多有苍白倦怠腹泻舌炎等,伴血清Vit.B12 降低。早期症状为双下肢无力发硬手动作笨拙,行走不稳, 踩棉花感, 步态蹒跚和基底增宽;随后足趾、手指末端持续对称性刺痛、麻木和烧灼感等,检查双下肢振动、位置觉障碍,远端明显,Romberg征(+);少数有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
2.出现双下肢不完全痉挛性瘫, 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如周围神经病变较重可见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但病理征常为阳性。有些病人屈颈时出现Lhermitte征(由脊背向下肢放射的针刺感)。晚期可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
3.常见精神症状:易激惹、抑郁、幻觉、精神混乱和类偏执狂倾向,认知功能减退, 甚至痴呆,少数患者视神经萎缩及中心暗点, 提示大脑白质与视神经广泛受累, 很少波及其他脑神经。
1.背部疼痛 OPLL引起的胸髓病变从开始发病到完全性瘫痪可以仅经过很短的时间。但也有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仅主诉有持续性背部模糊痛,其病史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据资料报道,均主诉有持续性胸部疼痛或模糊的背部疼痛。
2.下肢瘫痪 可自轻度的运动无力至重度的下肢完全瘫痪,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患者的瘫痪症状多呈进行性加重。
3.大小便功能异常 视病变程度不同,可有大小便无力,亦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4.行走不稳 双下肢行走无力,有踏空感或足踩棉花感,易跌倒。
(四)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1.发病缓慢 本病起病缓慢、隐匿,病程多呈渐进性发展,且持续时间较长。可因某种诱因,包括轻微外伤或过劳而发病,甚至可使病情迅速恶化。
2.主要症状 患者多发症状为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二者约占70%);单侧或双侧下肢无力,步行困难(约占60%以上);50%的患者行走时有踩棉花感;40%的患者有胸腹部束带感或其他症状,如下肢放射痛、背痛等。
3.体征 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的肌力减退,胸髓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减弱或消失,且可伴有浅反射减弱、锥体束征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由此可见,引起行走踩棉花感的疾病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对于它的治疗应根据具体病因,对症下药,方可收到疗效。
温馨提示:
沈阳463医院骨科专家指出上述几个方面就是引起行走踩棉花感的原因,出现此种情况,它的治疗刻不容缓。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的减轻它所带来的痛苦,专业的专家团队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治疗此病的有利保证。专家建议不可胡乱投医,一定要检查出病因之后再做治疗方案,以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需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详情可免费点击咨询三甲权威军区骨科专家。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