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绝经七年见红是回春
在所有让我们谈之色变的妇科癌症中,宫颈癌最为常见,它的发病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50%以上,死亡率高居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而且,宫颈癌正在逐渐把“魔掌”伸向年轻女性。可不少人对宫颈癌高危因素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却知之甚少。专家提醒,99%的宫颈癌患者中可以检测到HPV,HPV已经被确认是宫颈癌的主要“罪魁祸首”。然而,由于HPV感染“无声无息”,因此每年体检特别是宫颈防癌检查尤为重要。老妇绝经7年又来“月经”家住南宁附近某县的刘女士今年58岁,7年前就已经绝经。2010年她奇怪地发现自己又来“月经”了。有的人告诉她,绝经后又出现“月经”,说明你“返老还童”;有的人说,可能是吃了什么补品引起了“月经”。于是刘女士起初并没在意,但最近三个月来症状变本加厉,腰背常常感觉有疼痛,她也常在内裤发现出血点。最后,专家对其进行了常规检查,打算顺便作个抹片检查。当专家将阴道扩张器放入阴道内,轻轻一撑后,宫颈口约七八点钟方向,一蕈状赘生物跃然眼帘:直径约5厘米,表面粗糙,边缘不规则,用采检棒在其上轻刮一下便有血流出。此时专家心中暗想:这八九不离十是宫颈癌了。经过检查,刘女士被证实患的是宫颈癌晚期。宫颈癌患者年龄最小仅17岁这样的病例并非个例。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高琨指出,该院一份调查数据表明,3年时间该院在南宁市西乡塘区和青秀区对4000人进行了普查,检出宫颈癌前病变的人高达28例,其中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二级的有11例,三级的有6例,子宫颈癌有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特别是都市女性患子宫颈癌的人数日渐增多,目前为止该院确诊患病的最小年龄仅为17岁。“这种普查方式是‘在没病的人群里找病’,发病率都如此之高,可见宫颈癌离我们大众并不遥远。”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力主任医师说,HPV感染被认为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可引起宫颈细胞内瘤样病变(CIN)甚至宫颈癌,较之其他性传播疾病危害更大。此外,据广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刘继秀主任医师指出,该院的一份不完全统计表明,在来院体检或治疗的女性中,近七成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疾病,其中15%的女性可能感染HPV病毒。各类急、慢性宫颈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发病率最高,其中不乏各类癌前病变患者。早期宫颈癌症状不明显一份又一份的调查数据表明,HPV是引起宫颈癌等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元凶”。“虽然高危人群容易感染HPV,然而因为通常没有症状,因而很难确定它是什么时候感染的。临床上通常把HPV感染分为潜伏感染期、亚临床感染期、临床感染期和HPV相关的肿瘤期。早期的宫颈癌并没有症状,一旦出现性交后出血、阴道不正常的出血,以及恶臭的阴道分泌物将近中晚期了,如果子宫颈癌侵犯到子宫旁邻近的正常组织和骨盆腔壁的神经,则会有坐骨神经痛、下腹疼痛,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最后引起尿毒症。到了疾病末期,会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及全身器官衰竭。其实,宫颈癌早期发现完全可以治愈。“宫颈在HPV感染后发生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一般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治疗HPV感染有足够的时间,关键是重视这种病毒感染。如果在病变早期就发现和治疗,治愈率几乎是100%。”李力指出。有性生活女性应每年筛查“年轻的性活跃妇女HPV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18~28岁。”李力指出,大部分妇女HPV感染期比较短,一般在8~10个月左右便可消失,但仍有大约10%~15%的35岁以上的妇女有持续感染的情况。这些持续感染HPV的妇女则成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此外,早婚早育、有流产史、性病史,拥有多名性伴侣的女性,HPV检测阳性者等都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但并不是所有的HPV感染都会发展为宫颈癌。”李力指出,HPV感染宫颈后,80%的妇女可通过自身的免疫反应以及相应的治疗,9~16个月左右感染便可消退。但仍有10%~15%的妇女HPV病毒持续感染,这些妇女有更高的风险患宫颈癌。阻断HPV感染向宫颈癌发展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每年体检尤其是宫颈防癌检查,筛查出高危人群进行严密的随访和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