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惊厥

发布日期:2014-10-14 21:33:50 浏览次数:1596

目录1 拼音2 疾病分类3 疾病概述4 疾病描述5 症状体征6 疾病病因7 病理生理8 诊断检查9 治疗方案10 预后及预防11 特别提示

1 拼音xiǎo ér jīng jué

2 疾病分类儿科

3 疾病概述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临床出现发热、外伤、咳嗽腹泻等。

4 疾病描述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据统计6岁以下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倍,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其原因为: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臻完善,因而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受刺激后,兴奋冲动易于泛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致惊厥;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缺陷和先天性代谢异常等较常见,这些都是造成婴幼儿期惊厥发生率高的原因。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如在问诊或体检时,见到下列临床征象的任何一项,应警惕惊厥的发作: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新生儿尤须注意);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多数为骤然发作。典型者为突然意识丧失或跌倒,两眼上翻或凝视、斜视,头向后仰或转向一侧,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四肢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伴有呼吸屏气,紫绀大小便失禁,经数秒、数分或十数分钟后惊厥停止,进入昏睡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5 症状体征注意惊厥发作情况、时间、次数及伴随的症状。发热、外伤、咳嗽、腹泻。

6 疾病病因有无寄生虫病、颅内外感染,包括急性传染病、结核病脑炎脑膜炎尿路感染等。有无因细菌性痢疾、败血症、中毒性肺炎百日咳等引起的中毒性脑病。有无破伤风食物中毒或毒物中毒可能。有无内出血血栓形成、肿瘤、癫癎、脑发育不全可能。有无营养障碍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血糖、低钠或高钠血症、维生素B6缺乏、昏迷尿毒症的可能。新生儿惊厥应注意有无产伤、核黄疸、维生素B6依赖症、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的征象。婴幼儿应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维生素D缺乏等。

7 病理生理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未臻完善,因而分析鉴别及抑制功能较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绝缘和保护作用差,受刺激后,兴奋冲动易于泛化;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而致惊厥;血脑屏障功能差,各种毒素容易透入脑组织;某些特殊疾病如产伤、脑发育缺陷和先天性代谢异常等较常见。8 诊断检查1.病史

(1)小儿腹痛病因复杂,首先应熟悉各年龄期小儿腹痛的临床表现特点:新生儿仅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哭吵、两下肢屈曲、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汗、精神萎靡或拒奶。婴幼儿不会自述腹痛,或不能确切地陈述腹痛的性质、部位及其演变过程,也仅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哭吵。年长儿虽能讲述腹痛,但定位不准,多以手指脐部或呻吟不安来表示。

(2)年龄:小儿腹痛,年龄不同常见原因不一。如婴儿痉挛多见于3周至3个月小儿,多为喂养不当或吞咽空气过多引起。小儿腹泻病肠套叠、嵌顿性疝则好发于2岁之内,而2岁的急性阑尾炎、肠寄生虫病就较少见。年长儿腹痛多见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腹型癫癎、过敏紫癜、风湿病等病症。

(3)腹痛性质:阵发性腹痛局部喜按、或热敷后腹痛减轻者常为胃肠、胆管等脏器的痉挛。阵发性剧痛应注意胆道蛔虫、急性出血性小肠炎、急性胰腺炎、绞窄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肠系膜血管栓塞等。持续性腹痛多为腹腔脏器炎症,包膜牵引、腹壁脏层受激惹或腹腔肿瘤等所致。轻度隐痛可见于胃十二指肠炎、肠蛔虫症、腹腔内慢性炎症等。

(4)腹痛部位:各部位的腹痛常示相应部位脏器的病变。但要注意有些疾病的转移性疼痛,如阑尾炎初为脐周痛,发病6~12h后方转为右下阑尾部位疼痛。而大叶肺炎也可表现为右下腹痛而误认为阑尾炎。

(5)腹痛的伴随症状:频繁的呕吐伴阵发性腹痛应注意肠梗阻,腹痛伴腹泻多为肠炎或盆腔炎症刺激所致,腹痛伴黑便应注意上消化道出血、伴暗红或鲜红色便者应注意肠套叠、过敏性紫癜、痢疾等。腹痛伴尿频血尿应注意泌尿系疾患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

(6)与全身性疾病所引起腹痛的鉴别:此类腹痛常具有下列特点:①腹痛范围较弥漫,性质较模糊。②腹痛程度一般不剧烈、腹式呼吸不受限。③腹部压痛点不固定、腹肌紧张不明显。④常伴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如大叶肺炎的发热、咯铁锈色痰等。但也应注意全身疾病合并有腹部病变者。

(7)过去史:详细询问有无腹部手术史、过敏性疾病史、结核接触史和结核病史、排虫史、外伤史等。

2.体检 有中毒症状者以感染可能大,有明显肠型逆蠕动波者提示有肠梗阻存在。腹部触诊注意压痛部位、腹肌抵抗、异常肿块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等。叩诊肝浊音界消失常示脏器穿孔。肠鸣音亢进有肠炎可能,肠鸣音消失应警惕麻痹。指肛检查:指诊带血注意肠炎、肠套叠;触及包块者应注意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症。

3.检验 血、尿、便常规,血淀粉酶、血糖和血电解质等检查。

4.特殊检查 胸、腹X线检查,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检查,腹部B型超声检查。有胸、腹腔积液者可行诊断性抽液送检。疑诊腹型癫癎者可行脑电图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

9 治疗方案惊厥发作时,使病人侧卧,松解颈部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针刺人中、合谷、百会等,如2~3分钟内无效时,及时用地西泮,可迅速止惊,必要时20分钟后可重复用1次,亦可选用10%水合氯醛、苯巴比妥等。惊厥控制后,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高热惊厥必须控制感染、退热和止痉三者同时进行,低血糖应静脉注射葡萄糖、高血压脑病则用降压药等。10 预后及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1 特别提示“惊厥”俗称“抽筋”、“抽风”。

预防的方法主要有:(1)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2)要注意营养。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3)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4)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相关文献点此查看相关文献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6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