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忌酒精成瘾
目前,把酒当作保健养生促进剂的是大有人在的,然而,更应当看到,中国和世界一样,酗酒现象也十分严重,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署曾在日内瓦联合发表过一项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由于世界上大约有10%的职业人口酗酒,所以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报告说10%在职的美国人饮酒过度,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0亿美元;而在英国、日本、德国和加拿大,酗酒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也分别在26亿、57亿、33亿和55亿美元;最容易饮酒过度的年龄段为20到30岁。据调查,在饮食业、运输业和海运业工作的人员最易酗酒。报告认为,酗酒常常导致旷工、劳动街道率下降、出工不出力、工伤事故、暴力等现象。 酗酒导致酒精成瘾,同时也是酒精成瘾的表现。什么是酒精成瘾? 一般认为它临床标志是:饮酒量逐步增多;较长时间不饮酒就会产生渴望饮酒的心理;没有及时喝到酒就会产生:缺失感、烦躁感、甚至抽风、震颤、脱瘾性癫痫等精神神经症状。如果及时饮酒,则有舒畅感、满足感,上述症状迅速改善,这种症状称为“戒断症状“,这些情况称为”酒精成瘾“。酒精成瘾者对酒精的依赖是生理性的,而不是心理性的,也不是习惯性的,这与烟瘾、毒品瘾是一样的,所有的人群都可能产生酒精成瘾。但不同民族间酒精适应能力很大的差别,例如:黄种人肝脏内乙醛脱氢酶常常缺乏,导致饮酒后血中乙醇代谢产物――乙醛浓度高而出现面色潮红等敌国管扩张的表现;即使在同一个民族中, 不同的人群差异也很在。遗传学因素对酗酒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近亲间的酗酒习性有很高的一致性,常可发现某些族内能饮酒者较其他族多得多。人们饮酒后,急性酒精耐受适应可很快形成,饮酒数粘时后,饮酒者可在中毒性乙醇尝试下转为清醒。饮酒后虽然清醒,但是酒精却继续在肌体内产生着毒性作用,这一点往往炒许多饮酒者所不知,以为清醒了,就是酒精在肌体内消失了。据研究显示:一次饮入酒精至少48小时以后,血液中才检测不出酒精。为什么会产生酒精成瘾呢? 以前我们是不了解的,近几年才弄清楚,生物细胞膜的分子学异常是酒精成瘾的实质,所有酗酒者均有慢性酒精耐受性,他们之所以在异常高的血乙醇浓度下还能保持清醒,可能是神经系统的乙醇适应性膜机制的作用。人体细胞生物膜(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若频繁地暴露于酒精中,也就是人体组织液经常处于一定浓度的酒精环境之中,神经系统就会对其产生生物依赖性,而使个体对酒精产生耐受性。其过程是:酒精通过影响跨细胞膜信号蛋白的功能,经过电压依赖通道、神经递质和激素受体等靶器官,与细胞内的三磷酸乌苷――结合蛋白或离子通道,第二信使蛋白和蛋白激素酶相偶联,进而影响遗传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和细胞代谢。造成细胞对酒精的适应性耐受。就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对酒精的行为反应异常和酒精成瘾,这就形成了人体对酒精的生理性依赖。所以说,酒精成瘾者绝不只是心理或习惯的作用。心理作用可以改变,习惯作用较难改变,而生理或习惯作用最难改变。比较一下吸毒的戒断症状,就可以知道,要改变酗酒的恶习,不下痛苦的决心,没有别人的协助,是不可能的。 自古以来,酒与文学艺术家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成为佳话。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了李白的秘密,原来李白长时间过量饮酒,已经形成酒瘾,使大脑内的细胞在缺乏洒精的条件下,新陈代谢缓慢,功能严重低下。当大量饮酒之后,则血液中的酒精运输到大脑,顿时,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时头脑清醒、灵少,便能出口成章了。此事是真是假,姑且不谈,长期饮酒确实使李白的大脑受损,以至于不饮酒便不能作诗了。 酒是一个神奇的鬼怪,对某些人来说,须臾不能离开。有些瘾君子,以酒为浆,以豪饮为乐事,必至酩酊而后已,三杯下肚,百囊迥异,肆志猖狂,豪言壮语;或者呈威而雄心若虎,甚则越货杀人;叫骂不避亲疏,争夺无畏生死;有时兽心显露而色胆包天;有的人神昏呕吐,忘形仆地,重则不语而亡。酒的酷烈,似蛇毒、鸩液。有病症在身者,酒似火焰灼其肌体,无异于自投火海之中,自消自亡。酒之危害不可不晓,不晓酒之危害者不可饮酒。(来源:519健康饮食)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