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肛瘘切除术300例疗效分析
肛瘘是在肛门附近和直肠下部形成的瘘管,它的内口通入肛管或直肠,外口通于皮外。肛瘘常由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排脓后形成,有少数肛瘘是由肛门部外伤引起。多见于30~40岁中年人。肛瘘的主要症状是局部流脓,湿痒及疼痛。初期流脓较多,色黄而稠,粪臭味重。久之,脓液逐渐减少,时有时无,稀淡如水,如果过于疲劳,则脓液增多,可有粪便流出。肛瘘一般分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南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袁泉良传统的肛瘘治疗是挂线治疗,此种治疗,由于挂线,局部疼痛明显,术线脱落时间较长,而对于低位的肛瘘采用切除术[1]。从2005年至今,我院对300例低位肛瘘采取切除术,全部一次治愈,无一例复发、肛门失禁,现报告如下:南阳市中心医院肛肠科韩柯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男196例,女104例,年龄18~60岁,平均43.46±12.27岁。均为低位肛瘘,内口均位于齿状线肛隐窝。
2治疗方法
2.1术前准备无须备皮灌肠,常规应用有效抗生素1次.
2.2手术步骤1)患者取侧卧位,肛周常规消毒铺巾,待麻醉生效肛门松弛后消毒肛内。2)将有槽的探针从外口逐渐探入肛管,找到内口,并由内口穿出。3)逐层切开有槽探针上面的皮肤、皮下组织及瘘管壁。4)将切开的瘘管壁用术刀将其瘢痕和坏死组织清除,同时并修剪皮肤及皮下组织,使创面宽度略大于创口深度,以利于引流通畅。5)术后应用凡士林纱条引流创口,无菌纱布敷盖,胶布固定。6)注意事项 切开术最适应内外口低的低位肛瘘。如果瘘道弯曲,内口不易探通,可用槽行探针边探边切开,找内口。小血管出血,可用
丝线结扎,保留线头要长度适宜。
2.3术后处理术后选择有效抗生素静滴3-7天,手术前后勿需禁食,手术当日即可进食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半流质饮食,但需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第二天开始正常大便,便后用自制肛肠1号洗液坐浴, 换药时,创面用双氧水擦拭,使切口能够彻底的敞开,并以凡士林纱条敷于创面,以防假性愈合。每日换药1次。控制大便次数,最好每日大便1次,
排便后须立即坐浴换药,以防继发感染。
3疗效
300例病人术后局部疼痛不明显,或是能够耐受,全部一次性治愈。住院时间7-15天,创口愈合平均11天。术后观察随访260例0.5-3年均无复发和假性愈合。
4讨论 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很难自愈,单纯抗生素给药不能代替手术。主要症状是局部流脓,湿痒及疼痛。初期流脓较多,色黄而稠,粪臭味重。久之,脓液逐渐减少,时有时无,稀淡如水,如果过于疲劳,则脓液增多,可有粪便流出。有时瘘管外口可暂时封闭,但不久病人又会出现发烧、局部肿痛,封闭的外口可再度穿破,待脓液流出后症状才逐渐消失。
肛瘘畅通时一般无疼痛感,仅有局部坠胀感,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或有炎症时疼痛加剧。因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周瘙痒症,也可伴发肛周湿疹。急性炎症期或慢性复杂性肛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和食欲不振等。挂线术原理是通过橡皮筋的弹力所产生的机械性切割作用,缓慢地切开病变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而切除术,运用了橡皮筋的机械性切割,缩短了切割的时间,并且能减轻切割的疼痛,同时缩短了病程,并且低位的切除不会因括约肌突然断离,断端较多的收缩,发生肛门失禁。此外,低位切除敞开创面保证了创口的引流通畅,有利于创口的愈合。低位切除术成功治疗低位肛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并彻底处理内口,另外充分引流,切口与瘘道等大,术后换药防止肉芽增生及假性愈合都是手术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尤其节约了治疗时间和治疗经费,在当今时代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参考文献
1何永恒.实用肛肠外科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340-342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