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肛瘘为什么容易复发

发布日期:2014-11-15 08:23:40 浏览次数:1595

为什么容易复发?肛瘘复发的原因什么什么呢?最容易感染的肛窦炎、或肛腺被再次感染后依旧会存在,而肠腔内还可以从内口中进入瘘管,再次形成新的瘘管,这样就很容易在次引起复发,这就是最关键的,关于肛瘘,很多不专业的医生都找不到全部的内口所在,只简单的把表面的瘘口清理干净就算,没有彻底的解决最关键的内口,这样很容易让肛瘘再次复发的。

在排粪、排尿时,因括约肌收缩或因炎症刺激肛门括约肌,使肛门括约肌经常处于痉挛状态。

3、肠腔中的粪便、肠液和气体继续进入瘘管,刺激管壁,使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变厚,管腔难以闭合;

4、脓腔引流不畅,或外口缩小,时闭时溃,脓液蓄积腔内,导致脓肿再发并穿破而形成新的支管或瘘道;

5、管道多在不同高度穿过肛门括约肌,括约肌收缩阻碍脓液排出,以致引流不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疾病也是形成肛瘘的原因,比如结核克隆重氏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2、瘘道弯曲、或有窦、分支,引流不通畅,脓液潴留,反复感染,造成瘘道不易愈合。

3、直肠内有一定的压力,将直肠感染物质如粪便、气体,可经常不断地从内口进入瘘道,刺激腔壁,继发感染后由外口排出,也是造成瘘道的原因。

4、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脓液排出,脓腔逐渐缩小,外部破溃口和切口也缩小,腔壁形成结缔组织增生的坚硬管道壁,因而不能自然闭合。

5、瘘道多在肛门括约肌之间通过,由于括约肌经常不断地收缩与舒张,压迫瘘道,影响脓液的排除,容易贮脓感染而难以愈合。

6、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多在肛门外,脓液从外口流出,但原发感染多在肛窦。肛窦则是继发感染的门户,反复感染,形成瘘道。

7、结核杆菌、放线菌等感染所形成的脓肿,克隆氏病等难以自愈而形成特殊性肛瘘。

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行走在内外括约肌附近,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有假性愈性,引起反复发作。管道的感染多数为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性。

(1) 小儿骶骨曲尚未形成,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较弱,粪便易直接压迫肛管处齿线,肛窦粘膜擦破,易使细菌侵入致病。

(2) 小儿常因尿布皮炎,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形成肛门周围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成肛瘘。

(3) 新生儿皮脂腺分泌亢进,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致肛瘘。

(4) 新生儿生理性免疫机能不全,易发生肛门感染,形成肛瘘。

(1)外感六淫之邪所致:如《河间六书》云:盖以风、热、燥、火、湿邪所致,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梅核,甚至乃变而为瘘也。《本草纲目》云:漏属虚与湿热。均明确认识到肛瘘与风、热、燥、火、湿邪侵袭人体有关。

(2)痔疮久而不愈:《诸病源候论》云:痔久不瘥,变为瘘也.

(3)饮食肥甘厚味,恣酒,忧思,便秘,房劳过度:《千金方》云:肛门主肺,肺热应肛门,热则闭塞,大行不通,肿缩生疮.《丹溪心法》曰:人唯坐卧湿地,醉饱房劳,生冷停寒,酒面积热,以致荣血失道,渗入大肠,此肠内脏毒之所由作也。而《外科正宗》云:夫脏毒者,醇酒厚味,勤劳辛苦,蕴毒流注肛门结成肿块。

(4)其他原因:《薛氏医案》云:臀,膀胱经部分也。居小腹之后,此阴中之阴,其道远,其位僻,虽太阳多血,气运难及,血亦罕到,中年后尤虑此患。据此,认为肛瘘与局部气血运行不足有关。

中国是世界上认识肛瘘最早的国家,其病名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医认为肛瘘的病因病机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外感风、湿、热、燥、火等六淫邪气,顺胃肠传于下部,使肛门肿满,结如梅李核,然后转变为肛瘘。所谓结如梅李核,是讲在肛门边缘鼓出如梅核或李核大小的硬结。

二是久痔不愈毒气聚结肛边,疮口不合.时流脓血而成感_三是饮食辛辣,醇酒厚味.或情念不畅,劳累过度,产生湿热,下注肛门,溃腐成,肛痈溃后不敛,则成肛瘘。总之,中医关于肛瘘成因的论述,核心思想是体内产生湿热毒火,下注于肛门而成。湿热的来源多源于饮食,所以中医很强调饮食要有节制。

肛瘘为什么容易复发?相信大家都清楚了,目前来看,肛瘘的分类还不是很统一,但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隅越幸男分类法、全国肠肛协作会议制订的分类法、史兆歧教授分类法三类,最后我在要提示大家小心肛瘘找上你,在厕所的时候不要看书看报纸,不要蹲的时间过成,不要经常性的喝酒吃辛辣的食物,最好不要长期站立或者做着,最后大家一定要注意生活的规律。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