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治疗方法
(一)发病原因
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因von Willebrand因子(vWF)质或量的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多数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双亲都可遗传。在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中,其发病率可能仅次于血友病,约为 (4~10)/10 万,为最多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但在我国本病的发生率较低。
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可在多种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少数患者可无基础疾病。小儿少见,多继发于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获得性单株γ球蛋白及其他免疫失调性疾病,无出血家族史。
预后与临床分型、发作次数、出血部位有关,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重型患儿往往因颅内出血、手术后出血而死亡,但随治疗水平的提高,残疾、夭折者均明显减少。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的护理
病人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但是,不运动也是对病人有极大的危害,适当小强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加体内凝血因子的含量。最适合血友病人的运动如游泳、自行车、走路等。
及时输凝血因子,当天有症状,当天就输凝血因子。这样凝血因子用量少,而且对自身关节不会造成变形等损伤。
注意保暖,避免外感风寒。 给予患者精神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旦由外伤或其他原因引起出血,要及时处置,这样引起的并发症、后遗症都较轻。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吃什么好?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体质虚弱,气血两亏者,可服牛奶粥,人参,大枣,山药,木耳,鸡汁,黄芪等。出血不止者,可服木耳,柿饼,芥菜,荷叶等粥。血友病人如果出现血尿,要多喝水;出血之后,多补充含蛋白及铁、钾、钠、钙、镁的食物,如肉、动物肝脏、蛋、奶等。
避免吃带皮玉米、竹笋、鱼刺、肉骨头和偏热及辛酸厚味,醇酒类食物。如羊肉,狗肉,辣椒、肥肉等。生花生米带衣150-250克(熟品180-300克),一日分三次吃完,连服7-10天。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