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大爆发 专家讲解如何正确开窗通风与喝水
郑州,已经五十多天没下雨下雪了,空气异常干燥,气温比往年同期高很多。
这些天的温度,与前些时候预测的“千年极寒”形成鲜明对比:12月1日,郑州市最高温度攀升至21.8℃,是21年来同期最高温度。12月6日,一股冷空气进入河南,虽然气温降低了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温度还是高了些。当天,我省各地刮起了5级左右的大风,大量扬沙飘浮在空中,空气更干燥了。
在郑州的大医院里,儿科门诊挤满了抱着孩子的家长,儿科病房、走廊,电梯口住的全是患者,想住院,得先到护士站登记排号,三五天能住上院算幸运的。儿科专家说,儿科患者激增的现象已经持续一个月了,就诊者多是呼吸道疾病,与今年反常的气候有很大关系。
12月5日下午,记者到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采访,路过门诊大楼一层的儿科门诊,门诊走廊上挤满了人,孩子的哭喊声与家长的交流声混在一起,热闹得像菜市场。一位家长说,他们是上午挂的号,已经等了5个多小时,还没轮到。
记者试图穿过人流,与坐诊大夫聊聊近期小儿发病的情况,挤了几次,根本进不去。
在郑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大厅站满了前来看病的人,几名礼仪护士不停地维持着秩序,一些家长看着黑压压的人群,抱着孩子走了。但更多的家长选择继续排队,一位家长抱着孩子冲护士喊:“我孩子咳嗽得厉害,能不能照顾一下!”后面的家长立即抗议:“我家孩子还发着烧呢,凭什么让你加塞儿!”一时间,门诊大厅火药味十足。虽然医院挂号处、收费处、取药处所有窗口全部开放,仍满足不了蜂拥而至的就诊者。
郑州市儿童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成怡冰说,平时,他们医院每天的门诊输液量是400人左右,近一个月猛增到800多人。病房更是人满为患,能加床的地方都加了,仍然有很多患儿住不上院,大夫们从早忙到晚,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内科的患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河南省中医院儿科病房早就满了,想住院得先预约。
到以上医院就诊的患儿中,80%是呼吸道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集中在儿科,成人感冒则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与小儿呼吸道没有发育完全有关,小儿的鼻腔、气道过短,稍有病毒、细菌侵袭,就容易出现感染。
人的鼻、口、咽、喉、气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呼吸道,气管看似光滑,其实表面是一层黏膜,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纤毛,它们的作用是对吸进去的空气进行调节,过热过冷的空气进入人体,经过它们的辛勤工作,变成适合人体接受的温度进入肺部。纤毛的另一个大作用,是通过不断摆动,对吸进去的空气进行净化,并把细菌、病毒汇集到一起,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
呼吸道喜欢在湿润的环境里工作,空气干燥时,它的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加之患儿的呼吸系统功能不健全,所以在空气干燥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刘艳萍说,多数细菌和病毒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喜暖不喜冷,往年这个时候平均气温在0℃以下,在冷的环境中,即使细菌和病毒没被冻死,也会进入休眠状态。今年就不同了,温度偏高,病毒和细菌变得极为活跃,且肆无忌惮地大量繁殖,人体接触细菌和病毒的几率高了,患病率自然也高了。
不少人认为雨雪天气会导致患儿感冒,其实并非如此。郑州已经五十多天没有下雨或雪了,空气中有灰尘,还有各种各样的病毒、细菌。如果此时突然下场雨或雪,则可以荡涤空气中的尘埃,抑制细菌、病毒的传播,对空气起到净化作用。下雨或雪后,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恰好是呼吸道喜欢的工作环境。另外,雨雪天气过后肯定会降温,又能阻止病毒、细菌的繁殖,迫使它们进入休眠状态,有利于肺炎、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刘艳萍说,如果现在郑州下场雨或雪,儿科门诊的患儿能少一半儿。
在这次小儿患病的大潮中,毛细支气管炎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2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容易患该病。
气管像倒放着的大树,主管道相当于树干,叫气管,肺部布满了气管的分支,相当于树枝,细的叫支气管,再细的叫毛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位于气管的末端,管腔很细,一旦发炎,管腔内的黏膜充血水肿,极容易引起阻塞,造成呼吸困难。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多数是因病毒引起的。患儿常在感冒后两三天出现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主要表现是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该病发热不一定很高,咳嗽也不一定很重,突出的症状是喘、憋,有时不必借助听诊器,贴近孩子的胸口,就能听到像小狗一样的叫声。严重的患儿,会出现面色苍白、嘴四周发青等缺氧症状。
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董志巧说,虽然毛细支气管炎不做任何治疗,10天左右也能康复,是自限性疾病,但会引起脱水、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所以一旦发病,应及早治疗。
近些天,咳嗽的患儿也很多。咳嗽是呼吸道的保护性反应,当气道中有痰时,呼吸道就会通过咳嗽将痰排出体外。然而,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有一丁点儿咳嗽,稍有异样,就让孩子服用止咳药,这种做法只能使大量的痰液和病菌堆积在呼吸道内,反而容易出现感染,发展成肺炎。
治疗婴幼儿的咳嗽,医生一般不主张给孩子用强效镇咳药,用镇咳药后,表面看孩子不咳了,但实质上镇咳药阻止了气道中的细菌排出,影响小儿的康复。让患儿及时把呼吸道的痰排出来才是上策,家长可以帮助患儿排痰,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给孩子拍背。
拍背的具体方法是将患儿竖着抱起,拍时手指要自然向内弯曲,拍打时孩子才不会感到疼痛。应把肺的上下左右都拍到,不要有遗漏。每次可拍几十下,一天拍3次左右。有的家长唯恐将孩子拍疼,不敢用力气拍,这样拍很难起效,拍背时要有“啪、啪”响声,这样才能起到作用。
家有患儿,医生常交代家长要开窗通风,勤给孩子喂水,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家长却因不得要领,在开窗、喂水时,加重孩子的病情。董志巧说,开窗通风、喂孩子喝水是技术活,家长要掌握要领。
面对医生“开窗通风”的提醒,家长容易走入两个极端,一是怕冻着孩子,干脆不开窗;二是把窗户留个缝,全天24小时开着。这两种方法都不对,前者不利于空气流通,后者忽略了“穿堂风”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正确的开窗通风方法是这样的:先把孩子从卧室抱到客厅,然后再打开卧室的窗户,通风半小时到1小时后关闭,等卧室里的室温逐渐恢复到开窗前的温度时,再把孩子抱回卧室。此时可关上卧室房门,打开客厅的窗户进行通风。
有呼吸道疾病的患儿,体温高,呼吸频率加快,体内容易缺水。多喝水可使黏液分泌物得到稀释,痰更容易咳出体外。饮水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此外,饮水对咽喉部有良好的湿润作用。
一些家长认定多喝水好,不停地给孩子喂水,这样并不好。如果家长已经给孩子喂了不少水,婴幼儿对家长的喂水动作有强烈的反抗意识时,不要强求。另外,饭前最好不要喂水,因为感冒的患儿消化功能也会受到影响,饭前大量饮水,会把具有消化功能的胃液冲淡,影响消化功能。所以,家长给孩子补水的最佳时机是两餐之间,或是早晨起来,也可在入睡前进行。
水的温度不易过烫,23℃至24℃为佳。另外,不要等孩子要水喝,当孩子要水喝时,说明体内已经十分缺水了,给孩子喂水,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