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类白血病反应
(1)有明确的发病因素存在:以原发病表现为主要特征,可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但有时原发病可隐蔽,须仔细寻找。
(2)白细胞显著增加:疾病过程中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加,并出现较多的晚幼粒、中幼粒,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增高。红细胞、血小板无原发病不能解释的改变。
(3)骨髓检查:可见感染中毒性反应,也可正常。 首先明确原发病因,类白血病反应随原发病灶的清除而好转。而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减低或消失,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原始、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多30%。慢粒白血病可有ph1染色体。本症符合下述特点:
1.血象 疾病过程中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加,可高达(50~200)×109/L,同时血液中中心粒细胞核左移现象明显,并出现较多的晚幼粒、中幼粒,甚至少量的早幼粒和原粒细胞。粒细胞增多可类似慢粒或急粒血象,但胞浆中可见粗大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增高。白细胞减少型常可见有原始和幼稚细胞,血红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多正常。
2.骨髓象 可见感染中毒性反应,也可正常。可呈增生明显或轻度活跃,常以一个系列增生为主,多数以成熟细胞为主,亦可有核左移或成熟障碍,常无核浆发育不平衡。红系和巨核系正常。
4.遗传学检查 无ph1染色体。 根据原发疾病的需要选择辅助检查,如胸片、B超、心电图等。
通常本症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所以主要应积极防治各种引发类白血病样反应的疾病。
1.大力开展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
2.避免接触有害因素 应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 接触毒物或放射性物质时,应加强各种防护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尤其是室内环境污染;注意合理用药,慎用细胞毒药物等。
3.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