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七成因过敏而发
儿童哮喘七成因过敏而发 时间: 2010-05-04 10:16:09 来源:楚天都市报 【关闭】 楚天都市报消息 正是春色无边、鲜花争相吐艳之际,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喘等烦恼却也随之而来,影响着许多过敏性体质的儿童,而且春季也是儿童过敏性哮喘发作的高峰。
5月4日是“世界哮喘日”,可是你知道吗,大约七成儿童哮喘因过敏而发,哮喘患儿正确使用吸入型激素治疗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反而能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消除哮喘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间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特邀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刘光辉教授,为我们解开儿童哮喘在认识和用药上面的一些误区——
多数儿童哮喘可就诊过敏反应科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5亿哮喘患者,其中50%的成人及至少70%的儿童由尘螨、花粉等过敏因素诱发。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刘光辉教授介绍说,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增长明显。过敏原是导致哮喘发作和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目前的主要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真菌、羽毛等吸入性过敏原,海鲜、牛奶、鸡蛋、花生等食物性过敏原也能在特殊情况下诱发哮喘。
据调查显示,目前儿童哮喘的误诊率达三成,不少家长和医生在认识和诊治上存在误区。因为哮喘的早期症状多变,许多患者以流涕,咳嗽,打喷嚏,这些与感冒相似症状为先导,而后出现咳嗽、喘息、胸闷、咳痰等下呼吸道症状。哮喘易被误诊为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而错过了早期控制哮喘的时机。
刘光辉教授还指出,像哮喘这样的过敏性疾病还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门诊误区。主要表现为患者常常是过敏性鼻炎看耳鼻喉科;皮肤湿疹看皮肤科;眼痒看眼科;哮喘看儿科或者呼吸内科,其实这些都是一种疾病——过敏性疾病(可以累及人体许多系统)。儿童哮喘至少70%都有过敏引起,所以哮喘患儿可到过敏反应科进行综合评价再进行针对性治疗。
家长不可“重哮喘,轻鼻炎”
刘光辉教授说,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反复咳喘十分警惕,而一旦被问到孩子是否有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症状,却因为平时没太注意而答不上来,“每天早上连续打几个喷嚏,鼻塞流鼻涕,这不是很正常吗?”一些家长很不解。
实际上,在哮喘儿童中,有大部分孩子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儿童过敏性疾病与年龄有关,不同过敏性疾病都有其发病的年龄高峰,比如在0至2岁时,往往表现为婴儿湿疹和食物过敏,食物过敏又以鸡蛋过敏为主;2-5岁喘息性疾病逐渐增多;7岁以后,儿童过敏性鼻炎逐渐增多,过敏性鼻炎的儿童患哮喘的风险比正常儿童高8-10倍。因此,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应同时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
吸入治疗是哮喘的首选
李女士的女儿有哮喘。但她一直不愿意让女儿按医嘱使用激素。她认为,治疗哮喘最好别用激素,否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比如:发胖、影响生长发育等。
其实,只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哮喘患儿使用吸入性激素治疗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反而能减低哮喘的不利影响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光辉教授介绍,哮喘治疗分三个层次:缓解症状-控制炎症-降低过敏体质。而糖皮质激素类药是控制气道慢性炎症最重要的药物。尤其在哮喘的缓解期,更需坚持使用此类药物。目前多采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每日只需摄入100至200微克(以布地奈德为例),只相当于口服一片激素的剂量5毫克的五十分之一,且吸入的药物进入气道只作用于肺部,只在气道局部发挥强大的抗炎症作用,而极少作用于全身,因此,吸入治疗哮喘的副作用是可以由正确的使用而减少到几乎忽略不计的。
相反,若家长盲目听信传言,在孩子病情稍有好转,就自作主张随意减量或停止使用激素,不但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还会加重病情,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生长与发育。
脱敏治哮喘,慢功出细活
脱敏治疗,是一种纠正患者过敏体质的免疫疗法,是针对哮喘病因的治疗。这一治疗方法不但可减少药物治疗的量、缩短药物治疗的时间,更可产生5至10年的治疗后续效应,使药物治疗减少或停止后不易复发。
刘光辉指出,脱敏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决心和毅力。脱敏治疗的疗程一般为3年,其中第一年逐步增加剂量,以后两年为维持剂量注射。开始时一周注射1-2次,6到8个月后改为数周注射一次,停药后疗效仍然可以维持,对于遗传进程中过敏性疾病的出现和再发有很强的阻断作用,多数患者疗效较好,少数可以终身不发病。如果治疗因故中断,则注射剂量又必须从头开始。因此,患者必须持续,不能半途而废,那种急于求成的想法是不可取的。现在比较新的观点,对儿童来说,以前主张5岁以后再脱敏,而现在脱敏的时间可以提前到3岁即可。(采写:记者晏雯通讯员黄南插图:丁超)
(编辑:彭湘荣)
新华网湖北频道诚邀广大网友投稿,您可以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身边的感人故事,精彩瞬间。
请将作者、拍摄时间、地点和简要说明连同照片发给我们,我们将精选其中的好图、美图在页面上展示,让所有新华网友共赏。[投稿]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