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暖 警惕小儿过敏性疾病
针对小儿过敏性疾病,许忠主任介绍,过敏体质的儿童多数在婴幼儿期间就有湿疹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在3—4岁时可能会发生食物过敏,从而导致儿童营养摄取不良,如再不引起关注,则会发展成过敏性鼻炎,甚至变为哮喘,从而伴随孩子一生,严重影响日后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气温攀升的春季里,人体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之户外风大,各种过敏因子随着空气飘舞,很容易使皮肤瘙痒、长粉刺。正常人体内都有一套生理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系统,当某些致病菌等外来物质侵入人体时,人体通过免疫淋巴细胞可产生免疫球蛋白,将抗原中和或消化掉。春季使人过敏的物质很多,花粉、螨虫、花絮等都可是过敏原。对于体质过于敏感的人来说,其免疫反应的灵敏度超出了应有的程度和范围,通常会将一些对人体不会产生伤害的外来物质,如某些花粉、蛋白质等物质,视作外来的入侵者,并对其进行中和或消化,可表现为瘙痒、红斑等过敏反应。
“过敏性哮喘的致敏因子主要有花粉、尘螨、螨虫、病菌、霉菌、气候等”。许忠主任介绍,有过敏性体质,或有哮喘病史的孩子,当吸入某些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等物质时,就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等不适症状,逐渐诱发哮喘。尤其是春天的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大,有些孩子对空气的冷热刺激过敏,这样也会诱发哮喘。小儿过敏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可表现为胸闷、气急、哮喘等症状,多数夜间加重,甚至被迫端坐呼吸。鱼、虾、蟹等海产品也是其重要的致敏原。小儿过敏性哮喘易反复发作,不但使患儿痛苦,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发育,甚至发生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并发症。因此,建议积极查找过敏原,一旦明确病因,应进行脱敏治疗。新装修的房屋不要急于入住,家中最好不铺地毯或贴壁纸,不养宠物。应保持房屋清洁,不在室内吸烟,通风换气。平时应避免让孩子感冒,不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哮喘发作时,要严格按医生的要求服药,治疗要彻底,避免留下病根。
“家长此时应该格外关注孩子的眼睛,避免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许忠主任介绍,过敏性结膜炎是由风中播散的草木花粉引起的,孩子患上过敏性结膜炎后,会双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有时发生眼睑水肿,眼睛发痒、有刺激感、畏光、流泪等,天热或揉眼后更甚,患儿几乎都有家族过敏史,但不传染。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特点,多在春末夏初发病。过敏性结膜炎与其它感染性结膜炎不同的症状是,前者表现为奇痒及有水样的分泌物,自觉症状较重,同时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如果将过敏原去除,数小时内反应即可消除。再次接触过敏原时上述症状又立即出现,直到花粉季节过后为止。建议曾患过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到正规医院检查过敏原,然后远离过敏原,也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提前使用一些滴眼液,以预防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
“此时,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湿疹、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也应该预防。”许忠主任介绍,此时鲜花盛开,很多孩子会出现清水样鼻涕,鼻痒难忍,连续打喷嚏等症状,这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由于春季气温不稳定,时冷时热,而且空气中弥漫着花粉,过敏体质的孩子吸入这些过敏因子后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发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发病前1—2周常有全身不适、乏力、咽痛、低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随后出现典型四肢皮肤紫癜,伴有腹痛、关节肿痛和尿血等临床表现。过敏性皮炎通常表现为身上、脸上出现了大片红斑,眼睑浮肿,皮肤奇痒,连头皮都发痒。此时紫外线增强,容易诱发日光性皮炎,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也有的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和鳞屑等,有的野菜可诱发或加重宝宝日光性皮炎。因此,建议家长为孩子做好防晒工作。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尤以春天多发。过敏体质的宝宝在受到一些致敏因子刺激后,就可能引发湿疹,春天里多见的过敏因素是宝宝吸进了空气中的花粉、粉尘或螨虫等。湿疹对宝宝的健康影响较大,局部皮疹的瘙痒,常使宝宝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难以安睡,一定要积极防治。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