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药物过敏八误区
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近年来报道较多的有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益母草等单味药,以及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柴胡注射液等中成药,其过敏表现以荨麻疹和固定药疹最为常见。
这是将药物过敏与药物的毒副作用混为一谈。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通过减少用量而减轻。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
药物过敏反应是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过敏反应。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越大。再者所用药物的生产厂家不同、同一厂家所生产药物的批次不同(药物内所含杂质不同),都能成为引发过敏的原因。
致敏药物通过任何途径进入人体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除口服和注射外,点眼药、滴鼻药、滴耳药、雾化吸入药、外用药、灌肠药、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能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
有些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
发生过敏反应后停止用药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应多饮水,以利于患者从小便中迅速排出残存药物,必要时还需要大量输液。以加速药物排出。 (郭旭光)
来源: 广州日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