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体质的人吃后不动
(记者黎清 通讯员梁洪波 欧阳勤)馒头、饺子、面条等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食,但你相信吗?有的人吃面食后不能运动,否则会致命!32岁的姜敏(化名)吃完馒头只是骑了一会儿自行车,险些休克丧命。
姜敏家住南湖,是全职太太。近两年,她全身皮肤常有荨麻疹的症状,有时也会出现哮喘,到医院用了抗过敏的药,症状就会缓解,但总是反复。上月初,姜敏在家吃完馒头,骑自行车送儿子上幼儿园,结果回家路上突然胸闷、呼吸困难,她赶紧到附近的社区医院,症状缓解后也没在意。
3月29日,这一幕再次上演,快到家时,姜敏突然呼吸急促,倒地昏迷不醒。邻居将其送至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抢救,医生发现其全身密布硬币大小的红疹,眼部浮肿、血压过低,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对症下药后,捡回一条命。
苏醒后,医生反复了解姜敏的病史,才知道她每次只要吃完面食,就会不舒服,但症状有轻有重。为此医生建议她转至过敏反应科,经血清、皮试等检查,再结合病史,确定姜敏是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
据介绍,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是食物过敏的特殊类型。患者在食入虾、芹菜、小麦等食物后6小时内运动就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轻者会突发全身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严重者会血压下降、意识丧失。因起病突然,如果远离医院,一旦抢救不及时会导致生命危险。
该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尹玉敏介绍,姜敏以后可以吃面食,但吃完面食不可以做剧烈运动,因为一运动就会诱发这种过敏反应。今年以来,科室已经接诊4例类似患者。
尹玉敏介绍,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好动人群发病率较高。国内有研究指出,该病多见于10~30岁人群,以青少年居多,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目前,运动性过敏的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有研究认为,机体在运动时,消化道对食物摄取的通透性增强,机体对食物过敏原的吸收量大大增加,引发过敏反应。
尹玉敏表示,患上食物依赖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的患者全是过敏性体质。过敏性休克是疑难病症,可由多种原因诱发。国内目前诊断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性休克主要依靠医生对病史的详细询问、综合分析和过敏原检查。近十年来,全球食物过敏患病率明显升高,因食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尹玉敏强调,运动性过敏门诊量虽然不大,但发病率并不低,只是患者少有意识。通常患者出现荨麻疹、头晕、血压低等症状后,会立即到急诊就医,但治愈后,往往抛之脑后,很少有到过敏反应科检查治疗。又如伴有哮喘症状的运动性过敏,患者一般选择到呼吸科就诊而非过敏反应科,往往容易漏诊。
尹玉敏介绍,食物依赖运动诱发的过敏反应必须食物依赖和运动激发两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发生。因此,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吃后不动,动就不吃。
根据相关研究,能在运动后诱发过敏的食物以小麦最为常见,还有海鲜、螃蟹、玉米、牛肉、荞麦、坚果、大米、酒精。此外,还包括芒果、桃子、葡萄、车厘子等水果,以及芹菜、番茄、蒜苗、花菜等蔬菜。
资料显示,绝大部分进食后经运动诱发过敏的患者都会出现皮肤症状,荨麻疹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6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呼吸症状,约50%的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还有20%的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据介绍,进食后经运动诱发过敏还与家族过敏史、个人过敏史有关,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家庭中有过敏性疾病病史,下一代遗传的可能性增加,但未必每个人都会发病。
尹玉敏强调,食物依赖运动诱发过敏起病急,最短仅几分钟,多为两小时内,平均发病时间为60分钟。这类病人最好随身带一支肾上腺素液(抢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过敏反应的发生,因个体差异,患者的症状与结果都不相同。其症状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呼吸系统的表现十分常见,而且严重。在专业调查中,过敏急发24%是死于心血管系统疾患,70%死于呼吸系统疾患。过敏急发一般在接触致敏物后数分钟出现临床症状,这类反应常由注射药物或虫螫引起,其发病急、症状重,若不是在医疗单位发生,常常来不及抢救;因口服药物、食物或接触物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发病较慢,发病最长可在24小时后出现,预后较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