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首例颈椎间盘突出置换手术在甘肃省人民医院成功完成
近日,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新技术,成功实施了西北首例颈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填补了甘肃省内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一项空白。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发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严重时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43岁的男患者孟某,是兰州市某机关干部,颈痛、头麻、双手发麻、行走不稳半年余.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理疗、牵引、针灸、药物等保守治疗,效果均不明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曾在多家医院求治,均建议采用椎间盘切除并植骨融合术以改善病症,但采用这种传统的手术方法弊端较多,相邻关节病的发生率高,患者不愿意接受该种手术方法。
6月17日,孟某抱着希望来到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被诊断为严重“颈椎间盘突出症(颈5—6单节段脱出,压迫脊髓)。以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路安庆组成的治疗小组,考虑到患者正值青壮年,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经过反复的讨论、论证,决定为患者进行一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经颈前入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该手术方法最大优点是在颈前部仅取长约3cm横行切口,在显微镜下,切除突出椎间盘及增厚的后纵韧带,充分减压后置入人工颈椎间盘。迅速解除脊髓压迫症状,恢复人体颈椎的生理状态,可大大降低相邻关节病的发生。经过两个小时紧张的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术后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正常,第二天能够自行坐立起来,神志清楚,自述头麻症状消失,术后三天便能够自主进食,下床走动,活动自如 。第四天经过术后复查,一切良好。患者正在恢复中。
据路安庆医生介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适应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脊髓型及混合型颈椎病和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世界上治疗颈椎病最先进的方法之一。该手术方法于2005年在国际上应用于临床,目前全球范围内仅完成8000余例,而且从颈前部入路手术历时短,创伤小,恢复快,在我国西北地区尚属首例,此种手术极大地提高和改善了病人生活质量,为甘肃省患此类颈椎病患者带来了一大福音。
颈椎间盘突出症,英文名herniation of cervical disc,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椎管内,从而造成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引起头痛、眩晕;心悸、胸闷;颈部酸胀、活动受限;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胀痛;步态失稳、四肢无力等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发生高位截瘫危及生命。
发病人群:颈椎间盘突出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所从事的职业,多是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打字员、教师、司机、银行职员、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察、刺绣女工、长期观看显微镜者、油漆工、电工、刻字工、汽车或机械修理工等。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长期工作或居住在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较易发生。
发病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 关键原因。慢性劳损,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外伤,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容易产生颈椎病。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预防:一、坐车时不要打瞌睡以免司机急刹车造成本病发生。二、做体育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要使颈部过伸。三、不可以在颈部过于劳累的状态下工作、看书、上网等。四、做好劳动、运动、演出前的准备活动,防止颈椎和其它部位的损伤。五、多做颈部运动,避免长期颈部做重复的动作。六、多做眼保健操等等的眼部按摩,眼睛劳累也会导致颈部劳累。七、保证良好的坐姿。八、有充足的睡眠消除颈部疲劳。九、纠正不适当的睡势 调整合理的睡眠姿势,选用合适的枕头,注意枕头的高低。十、防止颈部受风受寒。十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十二、合理用膳,注意饮食结构。(记者 任锦朝 通讯员 李琪)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