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口渴
【症状部位】头项
【症状概述】口渴在古典医籍中有口干、口燥、口舌干燥、思水、欲饮水、大渴、烦渴、大渴引饮等称谓。但严格地说,口干、口燥和口渴不尽相同。口干、口燥多指口中津液不足,不一定有饮水要求;而口渴则多指其有饮水欲望而言。二者不完全等同。
【症候】热炽阳明口渴:口渴饮冷,高热汗出,面红目赤,烦躁,或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甚则焦黑起芒刺,脉数或沉实有力。
热入营血口渴:口渴,饮水不多,或不欲饮,午后热甚,烦躁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或尖红起刺,脉象细数。
湿热郁蒸口渴:口渴,但不欲饮,或饮而不多,胸脘痞闷,纳呆,泛恶干呕,身热心烦,肢体倦怠,大便秘或溏而不爽,小溲黄赤,或见黄疸,舌苔黄腻,脉濡而数。
水饮内停口渴:口舌干燥而不欲饮,饮后不适,或水入则吐,头晕目眩,心下满或悸动,腹满身重,或肢体浮肿,小溲不利,舌淡胖有齿痕,苔滑或腻,脉沉弦而滑。
肺燥津伤口渴: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干咳无痰,心烦胁痛,肌肤干燥,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而干,脉弦涩或小数。
阴虚火旺口渴:口干咽燥,夜间尤甚,虚烦失眠,头目眩晕,手足心热,或潮热骨蒸,舌红瘦苔薄,脉沉细而数。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