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挛缩性瘢痕的治疗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26 13:40:02 浏览次数:1600

发布时间:2012-12-11来源:飞华健康网医生组86人关注

下肢瘢痕多由创伤烧伤电击伤等引起。下肢有较严重的瘢痕及瘢痕挛缩畸形时,影响其活动功能,使患者不能站立与行走。下肢瘢痕畸形的治疗首先应松解挛缩,恢复其伸直与站立的功能,其次为髋、膝、踝等关节的活动与其他畸形的修复。

1.腹股沟区瘢痕

腹股沟区瘢痕的形态可以是条索状、蹼状或广泛片状。在有挛缩时,患者腹部与附近的皮肤受到牵扯,外生殖器如阴茎或阴囊,亦可受到不同程度的牵拉。严重者甚至造成髋部运动障碍,不能伸直或站立,腰区向前或一侧倾斜,形成异常姿势。

治疗:在条索状或蹼状瘢痕,牵扯畸形不严重时,可采用Z成形术或局部皮瓣转移;如果挛缩较严重,瘢痕涉及范围较广泛,则须将瘢痕主要部分切除,充分松解周围组织,以解除周围组织的牵拉。瘢痕切除后所遗留的创面,可用皮片或皮瓣修复。

2.腘窝部瘢痕

轻者为腘部索状或轻度增生性瘢痕,关节活动不受限或轻度受限,但由于膝关节活动而受到经常性牵扯,瘢痕易破裂,发生溃疡而经久不愈。重者因腘部瘢痕挛缩使膝关节形成屈曲畸形,不能伸直,患者有跛行姿态。严重者可完全丧失行走功能。由于长期的挛缩,腘窝的血管、神经、肌肉、膝关节的关节囊均有挛缩,给手术治疗带来困难。

对于腘窝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方法:

⑴Z成形术主要适用于腘部索状瘢痕挛缩,皮肤比较松弛者。可以将横轴上富余的组织形成皮瓣插入,以增加长度,改善功能。

⑵局部皮瓣加游离植皮术应用局部皮瓣以改善纵行挛缩的瘢痕,如果不能完全覆盖瘢痕切除后的创面时,可用厚的中厚皮片移植,以修复、剩余的创面。

⑶瘢痕切除游离植皮在瘢痕组织切除后,充分松解创缘四周的粘连,深部的瘢痕也应完全切除,直到出现脂肪颗粒或深筋膜。创面可用中厚游离植皮修复,植皮后下肢须用石膏托固定于伸膝位。3周后逐步开始下床活动。若挛缩严重,历时较久,导致肌肉、血管及神经的短缩,须仔细解剖局部,并在腘窝内侧切断半膜肌、半腱肌、缝匠肌及股薄肌的附着点。如果仍不能伸直或接近伸直,则可在外侧部切断二头肌的附着点或做腱延长手术,即将半腱肌的近侧断端与半膜肌的远侧断端做缝合延长。创面游离植皮覆盖。

⑷牵引加游离植皮对术中不能达到松解要求者可在瘢痕充分松解后,用凡士林纱布、湿纱布以及干敷料等包扎。于跟骨或胫骨下端横穿一克氏针或史氏针做持续骨牵引。牵引的重量可由轻到重,成年人可加至6kg,牵引23周。

3.足背瘢痕

足背部瘢痕挛缩可使足向上翻,行走时足前部不能着地。足趾亦可能有背曲畸形,严重时跖趾关节可以脱位,或包埋于瘢痕组织中。患者往往行走不便,站立困难,甚至穿鞋袜亦有困难。

治疗:一般在广泛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后,即可纠正畸形,创面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但在畸形较严重或背屈时间过久、骨关节已有畸形病变、腱短缩的病例,手术时则需要将伸趾长肌腱延长或切断、跖趾关节融合等,使足趾能完全伸展,然后再移植皮片。手术后须用石膏靴将小腿与足固定。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