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观察

发布日期:2014-10-29 22:49:41 浏览次数:1595

本组11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针灸门诊和部分耳鼻咽喉科住院患者,按首诊顺序由笔者治疗为经筋组68例,由另位医生按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2例。经筋组68例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84岁,平均41.7岁;病程最短1d,最长2个月。对照组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6岁,平均40.2岁,病程最短1d,最长40d。经统计学处理,2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本组病例均参照199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确诊;根据就诊时针刺患者四白穴、颊车穴的同时,采用G6805型电针仪断续波测试患者面肌对电刺激的收缩反应程度,将面神经的病损程度分为神经活跃型、一般型和不良型 [1] ,本组病例经测试活跃型56例,一般型35例,不良型19例;参照面神经瘫痪针灸时机选择,结合本组病例将面神经瘫痪病程分为3期 [2] ,发病在7d以内为急性期,8~15d为静止期,16d以上为后遗症期。本组病例急性期接受针灸治疗者36例,静止期44例,后遗症期30例。病程虽有不同,但以主症区分。

根据患者入院时面神经病损程度和不同针法治疗,2组患者每日针刺1次,留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d进入下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不足1个疗程按1个疗程统计。

按少阳、阳明经筋循行,采用多针浅刺与透刺相结合,主穴阳白三透,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向攒竹、丝竹空、鱼腰透刺,针尖方向呈鸡足状;地仓向人中、颊车透刺,一穴2针;闭目露睛加四白穴2透,分别针向目内眦,目外眦,口歪甚者加下关,并取地仓与颊车,太阳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循行多针浅刺,每隔0.5寸1针;面瘫初期加风池、翳风及健侧合谷,面神经不良型和后遗症期加双侧足三里。上述诸穴均用捻转泻法,足三里穴患侧泻法,健侧补法。

主穴为地仓、颊车、阳白、四白、颧、合谷,不能抬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面部诸穴均为直刺或斜刺,初期用捻转泻法,后期用捻转补法。

2.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实用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结合本组资料设定。治愈:面部表情肌功能正常,鼓腮不漏气;好转:面肌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不对称,鼓腮轻度漏气;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鼓腮仍漏气。

见表1。经筋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 2 =3.94,P

见表3。急性期2组针灸疗效均显著,但后遗症期采用经筋透刺法效果优于对照组(P

传统理论认为,周围性面瘫在急性期禁用针灸疗法,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针刺会加重面神经损伤。然而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及本组病例观察,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期是急性期,此时给面神经一个良性刺激,使间生态神经产生兴奋,并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增加面神经恢复几率。虽然个别患者出现病情加重,这是病情发展的一个自然过程,即使不针刺,这种情况仍可能出现。本组部分住院病例先经西医治疗未见效果,后再接受针灸治疗,此时已错过急性期进入静止期和后遗症期,疗程也相应延长。

笔者采用“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是根据《灵枢・经筋》篇有关理论属经筋病候,面部是手足三阳经筋,特别是阳明经筋散布结聚之处,经筋循行表浅,易感外邪,又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经筋失养,气血痹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本法的针刺选穴主要为手足三阳经筋循行于面部的要穴,如阳白、颧、地仓、颊车等,均位于面神经颅外段各分支的重要解剖位置上,刺灸方法主要采用多针排刺及一穴多针等透刺,针刺范围与三阳经筋在面部的分布区一致,且多为表浅刺激,通过针刺患侧面部手足三阳经筋分布区,可以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从而有利于病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1] 杨广印,张冬梅.以面神经对电刺激的反应判断面瘫预后和针灸疗效[J].中国针灸,2004,24(1):31

[2] 方美香,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中国针灸,2001,21(7):40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