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过早晨练易致免疫力下降 夜晚锻炼需因人而异

发布日期:2014-11-24 18:54:38 浏览次数:1601

这是一个伪命题。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科副主任李新立教授很明确地说:夜间运动是否对人身心健康造成伤害,首先要区分两类人群,健康人群和有心血管疾病证据的人群。

他认为,对绝大多数正常体质的人来说,锻炼时间对于身体的影响并不大,早晨和晚上锻炼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时间而定,当然,饭前半小时、饭后1至2小时以及睡觉前一小时最好不运动,时间也不宜太晚到夜间11点至12点;而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锻炼时间不恰当确实会带来对机体的损伤,证据表明危险时间不是晚上,而恰恰是早晨。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陆晓也认为,锻炼时间要区分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她认为,对于健康人群,不同的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心肺功能、体质状态不同,其运动时间、运动频次、运动方式不应千篇一律,有条件的话,最好在开始锻炼前至医院做运动试验,以确定没有潜在疾病以防在运动时发生风险,并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锻炼方案即运动处方。对于疾病人群如冠心病患者,她建议,最好根据健康体检单和自己的作息及饮食规律,咨询相关医生,通过运动试验给出自己的运动处方。此外,运动量也切忌一成不变。比如跑步,一开始时间应该短一点,速度慢一点,身体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延长跑步时间、让速度更快一点。

陆晓说,要检测你目前进行的运动量适不适合自己,有一个很简单的测量办法:如果前一天运动后,第二天起床比较舒适,无手脚酸软等表现,则表明运动量合适,反之如第二天感觉疲乏手酸脚酸则表明运动过量,需要减量。

一天中,人体最危险的时刻是清晨。世界卫生组织有过统计,全世界清晨死亡者占一天总死亡者数的60%。清晨不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段,也是心脏猝死的高发时段。在清晨锻炼,尤其是运动量较大时,就等于在人体最危险的时段又猛然地增加了心脑血管的负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不利。对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李新立教授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也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原因。研究人员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常人的血压在一天内是变化的,而且血压的波动具有昼高夜低的节律性特点,这是血压的自然节律,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它可以让心、脑、肾及全身血管在夜间得到充分休息。

李新立教授强调,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是在高水平状态下发生的,即血压变异大。在绝大多数血压正常的人群和约70%的高血压病人中,夜间血压比日间血压要低10%左右。具体情况是:人在夜间睡眠时血压降低,大约在凌晨2~4点降至最低。清晨起床后(6点)血压急剧上升,约8点到9点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时的血压甚至比夜间高40至50毫米汞柱以上,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清晨高血压(血压晨峰现象)。这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是个危险时刻,因为此时病人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此外一夜没有喝水,病人又经呼吸丧失不少水分,血液黏稠度增高。而且,若是有动脉粥样斑块的高血压病人,此时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有研究显示,清晨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其他时间的3倍;心肌梗死在上午9点的发生率比晚上9点高3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高峰也发生在清晨危险时段。因此,控制血压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起床就锻炼无疑会使发生不测的可能性加大。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调查发现,每天上午6点到9点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因此,心脏病患者更应避免在此期间进行运动。因为早晨人们血液粘稠,易发血栓。漫漫长夜没有水分摄入,而又通过皮肤、黏膜、尿液等不断丢失水分,使得晨起血液粘稠,流速减慢,发生血栓的几率增加;另一方面,运动时肌肉需血需氧量增加,粘稠的血液也不利于肌肉的供血。

清晨锻炼猝死并不是耸人听闻,一直以来,清晨是心脏病发病的高峰时间,尤其是在早晨做强度大的活动,使人体的激素分泌量比午后和傍晚都高,心脏被迫加速跳动,干扰交感神经的平衡,可能使运动者的心脏出现不规则跳动,甚至导致猝死,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锻炼。

李新立教授记得很清楚,几乎每年省人民医院急诊都会接到老人晨练的抢救病例,有位患者于早晨5点在古林公园剧烈锻炼时突发心梗。还有一位澳大利亚在宁工作的中年男子清晨在中山陵爬山时突然倒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幸亏有人紧急送到江苏省人民医院抢救得以生还。

清晨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段,尤其是不适宜中老年人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患者。对于有早上锻炼习惯的人,李新立提醒要注意三点,一是早上运动量不宜大;二是最好在上午9点以后;三是运动前先喝些水,防止血粘稠和高血脂以及锻炼出汗丢失水分。

12下一页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