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因

发布日期:2014-11-13 01:50:34 浏览次数:1600

(1)抗原变异:当某些病毒药物、化学毒物或射线等作用于造血细胞或成熟红细胞,或红系造血细胞基因突变最后引起红细胞(有时是全血细胞)膜抗原成分的变异进而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识别此类变异抗原的自身抗体,即所谓抗自身红细胞(或其他血细胞)抗体。

(2)抗体产生异常:某些病理因子(如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发生功能紊乱,或淋巴细胞系统肿瘤使免疫器官失去了识别自身血细胞抗原的能力,进而产生抗自身血细胞抗原的抗体。

(3)交叉免疫: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与人体血细胞相似的抗原成分,当其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交叉抗体,这些抗体在抗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抗人体的血细胞,即相当于人体产生了抗自身血细胞的抗体。

(1)血管外溶血:自身血细胞抗体(主要是温型抗体)与红细胞(有时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结合,使抗体的Fc端构型发生变化并同时激活少量补体使红细胞膜上黏附一定量的C3b/C4b构型发生变化的Fc端及C3b/C4b分别与单核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及C3b/C4b受体结合,最后导致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溶解、破坏;当破坏的红细胞量超过骨髓产生的红细胞量时,机体就发生贫血;当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出较多破坏红细胞的代谢产物~间接胆红素时,就会引起胆红素代谢紊乱,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尿胆原或尿胆素增高,胆结石胆囊炎,严重时甚至可发生核黄疸等);当此型溶血反复、长期发生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就会反应性增殖,出现肝、脾大。血管外溶血受以下3方面因素影响:

①自身抗体的种类:自身抗体分IgGIgA和IgM3类,IgG又分IgG1IgG2、IgG3和IgG4 4种亚型。发生血管外溶血的几率以IgG最高,IgA和IgM较低;IgG类中又以IgG1最多,其次是IgG3,IgG2和IgG4很少见。溶血的程度以IgM和IgG3型为重;溶血发生的主要部位IgG和IgA型在脾脏,而IgM型在肝脏。

②红细胞膜上吸附的抗体数量:对于同一类型自身抗体来说,吸附在红细胞膜上的抗体愈多,红细胞愈易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发生溶血的程度愈重。

③红细胞膜是否同时被抗体和C3致敏:由于单核巨噬细胞膜上既有Fc受体,又有C3b/C4b受体,故当红细胞同时被抗体和C3致敏时,被吞噬、破坏的概率就大发生溶血的程度就重。

(2)血管内溶血:某些自身红细胞抗体(主要为冷型抗体)在血管内与红细胞结合,引起红细胞凝集并同时结合激活补体;补体直接破坏红细胞,进而引起血管内溶血。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时,机体就会发生贫血。血管内溶血同时导致高游离血红蛋白血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升高、结合珠蛋白(HP)降低、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升高、高铁血红素结合蛋白降低、高铁血红素结合珠蛋白-高铁血红素结合物增高。增多的FHb超过HP的结合能力时就会发生血红蛋白尿、含铁血黄素尿出现尿潜血试验阳性和尿Rous试验阳性。反复发生血红蛋白尿还会引起机体缺铁、缺锌,并进一步加重贫血。被HP结合的FHb要在单核巨噬细胞内代谢分解,故也有可能引起黄疸和肝脾大。在血管内被抗体凝集的红细胞还会影响末梢循环,使皮肤出现雷诺现象等

自身红细胞抗体的种类及滴度影响血管内溶血的程度。当冷抗体为冷凝集素时,多数激活全补体而导致血管内溶血,仅少数致敏红细胞不激活补体当冷抗体为D-L(Do-nath-Landsteiner)抗体时,极易在低温下固定补体,37℃时激活全补体发生较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当然对于同一种抗体来说,一般滴度高者溶血就重。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