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小儿注意缺陷障碍

发布日期:2014-11-30 09:44:53 浏览次数:1595

本病不是由单一因素所造成的疾病,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问题等原因、单独的或协同一起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

目前较多人认为本病有遗传倾向,家系调查中患儿的兄弟姐妹中患多动综合征者明显高于非血缘者。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在患儿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癔症者也明显较多。患儿父亲幼年时有注意力不集中者也较多。以往曾一度认为食物添加剂(如食用色素等)是导致多动的原因,但最后未能找到因果关系。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家庭、经济过于贫困、住房过于拥挤、父母性格不良或有其他心理障碍,长期寄养于不良条件的家庭等,均可构成本病诱因。

本症的发生与行为的脑调节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本症个体的脑结构和功能与正常个体存在差别,采用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以及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一些研究发现本症个体的大脑额叶(前额叶)、基底节和胼胝体在形态上与正常对照组不同,这些部位的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也较正常人群为低。由于大脑额叶是脑的执行中枢,该中枢通过与大脑其他部位的联系,管理信息的加工,负责加工传入的信息并选择适当的情感和运动反应,研究者因此假设本症个体的额叶,由于与脑的其他部位的联系发生了改变,而不能正常地发挥其执行功能,这种联系的改变涉及脑内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其理由是能够改变上述神经介质的精神振奋药如哌甲酯对本症有效。

一般认为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的核心问题是注意缺陷,然而近年的一些研究对此提出了质疑,在事件相关电位(ERP)中,N2往往代表信号检测,P3则代表信号加工过程,采用ERP检测ADHD儿童,发现了N2波波幅降低,而这种现象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这也许支持本症儿童存在注意缺陷,但是ERP的另外一个更为多见的发现是P3波幅的降低和潜伏期的延长,表明ADHD儿童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接受信号后的信息加工缺陷。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这种缺陷表现在儿童接受信息后反应输出的异常,换一句话说,儿童不能选择恰当的反应,不能抑制接受信息后的不恰当反应,是儿童的不恰当活动使我们认为儿童不能集中注意力。

目前认为本症的发生有遗传学的基础,本症患者血缘亲属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血缘者,单卵双生子同病率极高。尽管确切的遗传方式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确定可能的基因。1995年Cook报道一些有本症家族史的病人的多巴胺转导基因存在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本症的遗传根据。这与前述有关多巴胺在本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吻合的。此外,目前已知Ⅳ型多巴胺受体基因(dopamine type 4 receptor,DRD4-7)是一个含有7个重复系列的非编码区域,是与成年人格因素中的探索新奇相关的基因,在本症儿童中,30%含有这种7个重复系列的等位基因,而在普通人群中仅为一半。在一种称为甲状腺素广泛抵抗症(generalized 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GRTH)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约70%的儿童和40%的成年人表现为本症的症状。

尽管遗传因素在本症病因中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仍然对具有所谓本症素质人群的表达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家庭或学校教育环境不良、父母亲的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儿童早期情感剥夺、父母亲的人格障碍等。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环境因素还有诸如铅中毒、服入食品添加剂等,但是缺乏一致性的意见。

1.活动过多 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的不宁静,经常来回奔跑,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过度喧闹,话多,不守纪律,不听命令,越是需要保持安静和遵守纪律的环境中,多动越突出,喜欢玩危险的游戏。

多动可分为持续性多动(pervasive hyperactivity)及情境性多动(situational hyperactivity),前者多动性行为较严重,不分场合,在学校及家中表现均明显。而后者仅在某些场合(往往是学校)出现多动,而在另外场合没有多动行为。

2.注意力不集中 为本症主要表现之一,上课时不能坚持认真听老师讲授,常易受外界的细微干扰而分心,如被教室外面的脚步声、谈话声或汽车喇叭声所吸引,或观察黑板上、天花板上或课桌上的污点,做作业也不能全神贯注,做做停停,或粗心草率;做事不能坚持始终,虎头蛇尾。本病的注意缺陷主要累及高级的注意形式(“主动注意”),即选择一定目的和方向(如听课),主动将注意集中于这个方向,同时要自觉避开与目的无关的刺激(如窗外鸟叫)。患儿在注意的方向选择上以及维持注意上都有缺陷。对无关的刺激却给以过多的注意。

3.冲动行为 情绪不稳,易激动,缺乏自制力,任性,易于过度兴奋,易受外界影响,且易受挫折,好与同学争吵。

4.学习困难 虽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需的注意力,缺少坚持性,因而学习成绩落后。

5.神经发育障碍 持续性多动症患儿常有此表现,如精细协调动作笨拙,系鞋带扣纽扣不灵活,分辨左右困难,有时尚可伴有语言发育迟缓

本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为临床诊断,全面分析病史、出生史、发育史和家族史。要做神经系统检查、发育检查、智力检查及行为评定等。诊断本病应符合以下几项标准:

2.必须有活动过多及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二者同时存在。其他常见的症状可协助诊断,如易冲动,行为鲁莽,做事不顾场合,不重视社会或学校的规范,学习困难及运动笨拙等,但这些症状不是诊断本症所必需。

学龄期儿童急性起病,表现为多动,常常是某些器质性疾病(如脑炎、风湿性脑病)或功能性精神病的表现。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