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怎么回事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双眼的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外界景物在左右两眼黄斑部所成像的大小不等,医学上称不等视,因两眼屈光参差较大,两眼不同视,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或大小差别太大,屈光度较高的一眼黄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二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双眼单视,从而产生被动性抑制,这样被动性和主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导致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发性弱视,这类弱视也是功能性的,因而可逆的。
两眼屈光相并3.00D以上者,屈光度较高常形成弱视和斜视。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有关,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央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这类弱视的性质和斜视性弱视相似,是功能性的和可逆的。临床上有时也不易区分弱视是原发于屈光参差,还是继发于斜视,此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配戴眼镜,可以预防。
一旦发现应立即戴镜矫正,并严格遮盖健眼,视弱视的程度不同及发病和治疗的年龄不同选择不同的遮盖方法:全天遮盖法、部分时间遮盖及短小时间遮盖法;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主张试用角膜屈光手术(患者角膜应足够厚才可考虑),效果满意,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或用RGP治疗,比戴镜效果好。
需要注意一点,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弱视的一种,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屈光参差性弱视是不能自愈的,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轻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情况可能随着孩子的长大表现得不明显,家长应该注意细心观察留意才能发现。
虽然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也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如果屈光度数较大的弱视眼抑制时间过长,抑制程度较深,即便戴了矫正眼镜,由于物像的大小仍然不等,两眼的融合困难依然存在,往往疗效很慢,疗程长。尤其是年龄大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就更差些。所有家长要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建议准妈妈们孕期生活要有规律、要避免感冒,戒除娇气,不要偏食,适当户外运动,不要到环境有污染的地方。减少先天性对孩子视力产生影响的因素。
二、不需超前教育孩子,不要让孩子过早看书看电视等。可以把给孩子看转化成给孩子听。对婴幼儿,多给他说,给他听,给他读,但是少给他看。
三、孩子们要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教育孩子正确做眼保健操的重要性,注意用眼健康,用眼卫生,保持正确的看书姿势,不要让孩子养成趴着写字和在床上看书等不良阅读习惯。
四、如有发现弱视则可以进行弱视训练,通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1、戴眼镜和家庭作业训练。例如用红笔写字、串珠和串针、插板、简笔画等;
2、旁中心注视训练(纠正斜视引起的弱视),红绿蓝三色光刺激;
3、中心注视训练针对屈光不正,采用空间频率进行画片训练和光栅刺激等。
五、靠训练不能矫正的,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