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优势明显
王宏宇
主任中医师,辽宁省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学会呼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辽宁康复学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委员会委员,辽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委员会委员,曾代表中医院赴韩国讲学。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既重视传统医学的继承,又注重现代心血管病理论和治疗的研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心梗、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支架术后的再狭窄等领域中的重大难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高达1700万,而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之高已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使更多的人远离心血管病的困扰,冠心病早期防治十分重要。
及时遏止冠心病进程
尽管目前西医诊断与治疗技术发展得很快,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尤其是心血管介入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确实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的生命。然而冠心病一小时之内的猝死,PTCA术后的再狭窄,心衰、心律失常、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等等,仍是西医很棘手的问题。况且介入只能改善局部,不能改善整体,只能改善一时,不能维持长久,随着机体的衰老,动脉硬化的加重,还可能出现再狭窄、再梗塞。而且很多老年人不适合介入治疗,同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相比之下中医中药在这一领域显示了极大的优势。中医理论上说,当冠心病隐匿发病,缓慢进展时,体内已出现了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的状态,能否及早纠正这种紊乱,正是冠心病是否进展的关键。
冠心病属于元气亏耗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元气亏耗,本虚标实之症。由于体内阳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加之气虚,运化失常,过剩的膏脂浸淫脉道,沉积在管壁,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中医称之为痰浊、血瘀。痰浊、血瘀阻塞脉道,影响血液运行,从而导致血管狭窄、闭塞,破裂,临床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心梗等临床症状。
治病必求于本,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上应抓住元气亏耗不足,瘀血、痰饮致病的病理机制,注重益气活血、化痰、涤饮,标本同治。通过益气化瘀,可促进新生血管生长,改善心肌缺血,降脂降粘,消除斑块,而起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避免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发生。
灵活用药是中医精髓
中医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已证实,治疗心血管病从机体内部着手,早期调整气血阴阳平衡,临床上可收到非常好的疗效。中药临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所以使用中药的患者也愈来愈多。但是在应用中药时,要注意整体辨证,不要盲目追随他人,治疗冠心病扶助正气是根本,要根据疾病气虚、寒凝、痰浊、血瘀之不同,辨证施治,灵活用药,这是中医的精髓。
此外,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要限酒戒烟,低脂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情志舒畅,起居有常,还要因人而异的坚持运动。
本报记者朱晓京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