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无甲状腺性克汀病
本病征属先天性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一种。Nell等曾将先天性婴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分为3型;Ⅰ型缺乏甲状腺组织;Ⅱ型有甲状腺组织,但不能释放足量的甲状腺激素;Ⅲ型机体组织细胞对甲状腺素不起反应。本病征即属Ⅰ型。
本病征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患。有的患者可发现阳性家族史。Cross等报告一近亲结婚夫妇,其二子女同时患本病征。
甲状腺原泡上皮细胞的生产功能是合成并且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生理过程。增强组织内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活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是维持正常生长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当无甲状腺时,至甲状腺功能低下则影响婴儿生长发育,脑发育障碍等。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一些其他器官的影响同样是很重要的,如对中枢神经系统,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出现感觉迟钝、说话缓慢、疲倦思睡等。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及生殖系统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但其作用机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当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全身代谢活动下降,以致引起临床综合征,在男性生殖系统方面,可出现性功能低下,性成熟推迟、副性征落后,性欲减退、阳痿和睾丸萎缩。在女性可有月经失调、经血过多或闭经,一般不孕。无论对男女病人的生育都会产生影响。
症状出现的时间比异位性和甲状腺肿性先甲低出现早且重。其临床表现除具有克汀病的特点与实验室检查特点外,还伴有肌群出现假性肥大。
1.有家族史 本征发病有家族倾向,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3.克汀病样表现 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即克汀病样表现,大多数是甲状腺先天缺如,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皮肤黏液性水肿等。
4.肌肉肥大 多见于四肢、舌肌、肥大僵硬、肌张力正常、肌肉按之有结实感,外观甚似强壮,有婴儿大力士之称,故又称黏液性水肿大力士综合征。但动作缓慢、活动不灵活、腱反射迟缓,寒冷时加重。
以下肢与前臂肌肉尤以腓肠肌为显著,肌肉较紧硬,给人以结实发达的感觉,某些运动时有疼痛感。检查可见肌张力正常,运动功能协调,肌肉收缩缓慢,步态笨拙。天气寒冷时可使运动滞缓(肌强直病),由于大舌而有构音障碍。肌肉感觉尚正常。从临床观察可以肯定肌肉肥大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本身有关,因为在给予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后,肌肉肥大可逐渐消失。
根据以下特点可以诊断。肌张力经常低下,全身肌肉肥厚。由于肌肉假性肥大可有运动员样外观,尤其是腓肠肌。发病机制不明,治疗后肌活检的非特异性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改变恢复正常。男孩易患本综合征,曾见于血缘婚配所生的同胞。受累者患病时间长,且严重。
1.临床特点 甲状腺减退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所见,24h甲状腺131Ⅰ吸碘率不超过10%。
2.甲状腺不能触及 131Ⅰ甲状腺扫描不能发现甲状腺组织,手术或尸体解剖时亦不能发现明显的甲状腺组织。
1.一般治疗 应树立信心坚持终身治疗,不能中断,否则前功尽弃;尚应加强辅导,经常教育患儿,使智力有所进步;饮食中应富有热卡、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如钙、铁等。
(1)甲状腺粉(片):开始量应由小至大,尤其病久基础代谢率低下者,更应小心以防心力衰竭出现。甲状腺粉(片)所含T3及T4量不稳定,各地产品所含之量亦不统一,故应定期检查T4和TSH及临床密切观察其剂量足够与否,一般用量见表1。每人需要量不同,可间隔5~7天渐加量一次。甲状腺粉(片)药量过小会影响智力与体格生长发育。但药量过大又会造成人为甲亢。用药最合适的剂量应根据血TSH浓度正常和T4正常偏高值,以备一部分转变为T3,还可以根据临床维持每天一次正常大便,还应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剂量,以满足机体需要。过量可致腹泻、多汗、烦躁不安、发热等。个别可有过敏反应,出现频繁期外收缩。
本病征长期服用甲状腺片治疗,可使症状完全缓解。影响预后的因素:①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程度;②治疗开始的时间;③用甲状腺激素治疗量;④是否有规则地服药等。
未经治疗的小儿可成为智力低下性侏儒。甲状腺激素治疗的结果,可使身长、骨成熟和性发育均正常,然而智力发育不可预测。甲状腺素对小儿脑发育在婴儿生后数月是关键,因此必须早期诊断,诊断后应立即治疗。一般来说,越早期失去甲状腺激素,智力发育预后越坏。随新生儿筛查,在第1个月内有适当的治疗,6岁时有正常的智商(IQ),但将来学习成绩如何,尚待评价。甲低的临床表现开始出现晚时,智力发育的远景较好,2岁之后才开始出现甲低症状者,智力发育预后良好。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