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高血压 北京东方医院 心内科 吴旸 主任医师
吴旸主任:1、前期危害:头疼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2、中后期危害:高血压加重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出、血栓;还可形成动脉瘤,一旦血压骤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险。对心脏的损害:血压偏高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紊乱。
3、高血压的并发症危害。
吴旸主任: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善,通常比一般日常生活中防病措施要更严格些,包括运动,饮食、放松、其他。饮食:低盐,低于6g每天,低脂、低胆固醇、戒酒戒烟,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多吃水果、蔬菜、鱼。运动:提倡有氧运动,每周4—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以不喘、不累、不烦为原则。放松:主动放松,多出去走走。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吴旸主任:1、认为瘦的人不会的高血压。
2、认为高血压有症状,容易晚发现。
3、量血压的误差,血压计质量有好坏。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有的病人,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可不出现任何感觉不适。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血压就一定不高。所以,有时血压降低也会出现头昏等不适,若不测量血压而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为此可能延误治疗。
4、认为用药就要用一辈子。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 有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可以,其实不然。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重等。
5、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认为降压应该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除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