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高血压患者严防3个慢性杀手

发布日期:2014-11-16 19:01:11 浏览次数:1595

指导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教授 张维忠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并不在于血压升高本身,而在于血压升高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除上述急性并发症外,高血压患者身上还潜伏着3个“慢性杀手”,易被忽视,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

心衰

现状:50%的心衰归因于高血压,90%的心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高血压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十分密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群中40%~50%的心力衰竭归因于高血压;而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约90%的心力衰竭患者,曾有高血压病史。

国外学者认为高血压进展到心力衰竭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二是高血压—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前者以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后者以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

对策:积极控制血压,可有效减少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临床研究表明,降压治疗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减少约50%心衰的发生率,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水平是预防和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途径。其中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如安博维)和利尿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是预防心衰发生的优化组合方案。

提醒:早期发现心衰的“蛛丝马迹”

活动后感到胸闷气促心慌等;夜间平躺后出现干咳症状,端坐或站立时咳嗽减轻或消失;入睡后1~2小时突然憋醒,且伴有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坐起30分钟或更长时间,方能缓解;夜间不能完全平卧,平卧即感胸闷、气短等,需垫高枕头或取半卧位。

房颤

现状:一半以上的房颤与高血压有关,房颤是导致中风和心衰的重要原因

房颤是心房纤维颤动的简称。与房颤相关的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压与房颤的关系尤为密切。研究显示,一半以上的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策:降压是预防房颤发生的有效手段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积极争取降压达标,避免心室肥厚和心房扩大,是预防房颤发生的最重要措施。已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若能在抗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降压治疗,会获得更多益处。

提醒:心慌是房颤的特征

心慌是房颤发作时最突出的症状,且心率越快,心慌越明显;心跳的次数大于脉搏跳动的次数。

肾功能不全

现状:高血压可导致肾病,肾病又会加重高血压

高血压导致肾脏损害的主要机制是:长期血压升高导致肾血管硬化,肾小球内压力升高,流经肾小球的血流减少,肾脏因缺血而发生功能减退。有资料显示,单纯性高血压持续10年以上,可出现肾功能损害;恶性高血压在起病1~5年内,即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合并有糖尿病、痛风的高血压患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更易、更早出现肾功能损害。而肾功能一旦受损,体内水、钠排泄障碍,血容量增加,使血压愈发升高。

对策:降压护肾,从确诊高血压的第一天开始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和肾功能(血肌酐),以便早发现、早预防。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护肾的关键在于降压。普通高血压患者,没有心、脑、肾器官损害,也没有除高血压外的其他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等),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有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在常用的5类降压药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是高血压合并肾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提醒: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表现知多少

夜尿增多,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尿中有泡沫,且泡沫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尿中可能有蛋白;尿量变化(多尿或少尿),提示肾功能减退;尿色变化,如尿液浑浊、尿色变深等,提示可能存在血尿;晨起眼睑水肿,提示可能存在肾功能减退,导致体内水钠潴留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