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 联合用药是主流
□本版撰文记者王娅青
9月1日,葛兰素史克公司组织“高血压临床治疗及药物选择——高血压社区医师沙龙”,旨在加快社区医生知识更新,从而帮助更多患者更好地长期控制血压。来自全省各地社区的一百多名社区医生参加了这个沙龙。郑州大学四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辉教授是主要演讲嘉宾。
去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经将收缩压处于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处于80~89毫米汞柱定为高值血压,也叫做高血压前期。临床显示,高值血压者将来很容易发展成高血压,不过,他们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达到延迟甚至阻止高血压的发生。具体做法是:1.保持正常体重,超重者应减轻体重;2.合理膳食,限制盐、脂肪的摄入,节制饮酒;3.坚持适当体力活动,坚持锻炼;4.戒烟;5.防止长时间过度精神紧张,学会自我放松;6.保持充足睡眠;7.定期测量血压。
高血压一般被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95%以上,病因不明,但不是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一般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如肾脏病变、主动脉缩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大动脉炎、脑瘤、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此外,长期口服避孕药、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激素等也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的升高,甚至可以治愈高血压,如果单纯用降压药,治疗效果则不佳。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使用的降压药分为六大类,包括利尿剂、B-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受体阻断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这些降压药的机制和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它们中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高血压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蛋白的作用,比较适合肥胖、糖尿病、心脏病及肾脏受损的高血压患者使用。
此外,各类降压药都有其副作用和禁忌证,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常能引起干咳、血管性水肿、血钾上升等副作用,因此高钾血症患者、孕妇及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不宜使用。
非药物治疗则包括减轻体重、调整饮食、戒烟限酒、增加运动、保持积极心态等,这些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有比较不错的治疗效果。
除了轻度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单一用药,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或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比较大的高血压患者,一开始就可以考虑联合用药。可以说,联合用药是今后高血压治疗的主流。
联合用药的目的不只是降血压,还要保护靶器官。1966年,钙离子拮抗剂被德国人提出用于治疗高血压之后,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研究和实验,证明以它为基础的高血压治疗方案,不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此外,实验证明,以钙离子拮抗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优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也优于B-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特别是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拉西地平(乐息平),不仅降压效果更平稳、持久,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引起踝部水肿、反射性心悸等副作用的风险要比同类药物低很多。
需要强调的是,降血压要求平稳降压,在1~2个月内降至达标范围。降得太快,血压波动大,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的损害。从这一点看,拉西地平﹑氨氯地平可以说是降压药中的“名门”。
专家名片
张辉郑州大学四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省优秀医师,郑州市高血压防治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健康促进会心血管病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血管专业组秘书,国家核心医学期刊《解放军医学杂志》地方特邀编委。对心血管病、内科老年病、急危重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对内科疑难病症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家核心医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参编医学著作两部,获科研成果奖多项。目前,正在进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高血压综合防治”科研项目。
坐诊时间:周三全天
联系电话:13298322770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