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先天性腹裂症
問:二十九歲的我已有兩個健康的男孩,去年無意中又懷孕,夫婦倆人想再養一個小孩吧!懷孕三個月產檢時醫師檢查發現胎兒有一小段腸子露出腹外,建議馬上拿掉胎兒。最後在台東張崇晉醫師診所做羊膜穿刺檢查,報告結果染色體正常,只是腹裂腸子露出來,張醫師說可以在出生後馬上手術治療,不需要人工引產。因此決定小生命與我共存。為了胎兒可以得到最好的照顧,我一定要忍耐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生產。九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晚上陣痛開始,馬上安排救護車一路由台東出發直奔高醫,當日由婦產科李昭男教授剖腹生產,小男嬰立即由小兒外科林釗佑醫師手術,修補腹裂。四個小時手術成功,我們非常感謝醫師們努力讓我的孩子平安,我想未來他也會跟我一樣勇敢面對挑戰。(產婦林女士自述)
答(一):先天性腹裂症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異常,發生率約萬分之一。最主要在臍帶附近出現約三至五公分的缺陷,以致腹腔內之臟器脫出,而暴露於羊水腔內。其發生的原因不明,可能源自受孕後四至六星期,胚胎之臍帶與腸道血管過早關閉,於是完好之腹壁系統無法完成,形成一空洞而致使腸系統之脫出。雖然有些案例有家族發生之傾向,但絕大多數只是偶發事件。
產前超音波檢查可見腸內臟器直接暴露羊水腔,而並無膜狀之覆蓋物,而腹腔破裂點幾乎位於臍帶附近靠右側部位,而常合併有腸系統之先天異常,所以孕婦有羊水過多,胎兒體重不足。但須注意是否合併其它器官之異常,如心臟,泌尿生殖系統等。也可利用母血胎兒蛋白之檢驗,過高的值提供近八成之診斷率。因為這種先天異常極少有染色體異常,羊水染色體檢驗並非一定需要。生產方式雖大多數以剖腹生產,但近年之研究顯示自然產而不致造成脫垂臟器之傷害,但建議生產仍須在醫學中心,在全體醫護人員包括婦產、小兒內外科之通力合作,孕婦仍能有迎接新生命之喜悅!(婦產科
李昭男教授)
答(二):先天性腹裂症是指胃腸由肚臍右側的小開口跑到身體外面,而且沒有被任何包膜所覆蓋的一種先天性疾病,通常腹壁的缺損並不大,一般皆小於四公分。此病的發生原因不明,不過和母親年紀太輕(小於二十歲時,發生率增加十倍以上),家中經濟狀況不好,抽菸,喝酒及藥物濫用有關,這些好發因素在現代的生活中,十分常見,因此這種疾病在西方社會及日本,有增加的趨勢。先天性腹裂的病人,由於胃腸都跑到肚子外面,雖然看起來很可怕,可是由於很少合併其他畸形,所以治療成功機率很高,後遺症也很少,國外報告成功、機率大約為九成。
答(三):本院小兒外科,近十年來,共治療過二十一位先天性腹裂的病人,除了一位因早產兒的併發症死亡外,其他皆存活,成功率為九成五,和國外相比,毫不遜色。(小兒外科
林釗佑主治醫師)
林女士遇到一位有愛心、細心的婦產科醫師,提供她遺傳諮詢,讓她瞭解有些先天缺陷的小孩只要經過矯正,他的生命是無價的。本院遺傳諮詢中心門診設於小兒科六診(掛號代號0406),包括有婦產科、小兒科、內科、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各學有專長的遺傳科醫師提供諮詢,歡迎民眾可以藉高醫附院網頁或E-mail:
d630005@kmu.edu.tw或電話諮詢07-3121100轉6464或6465(小兒遺傳科 趙美琴副教授)。
来源网址